去年颱風「天鴿」對澳門社會造成廣乏破壞,全市斷水斷電數天,十名居民因風災離世,造成114.7億元的經濟損失,政府受到社會猛烈的批評,面臨很大的政治壓力。政府汲取「天鴿」風災教訓,在多個方面作檢討,擬定了相關的十年計劃,分短、中、長期展開工作,建立起預防及應對災害的制度和建設。雖然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破壞無法完全避免,但只要政府可以妥善處理,是可以把破壞和傷害減到最低。早前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澳門,其威力與去年的「天鴿」相約,但造成的人命傷亡與經濟捐失卻遠遠低於去年「天鴿」襲澳的影響,說明當局確能汲取「天鴿」風災的經驗教訓,在這次應對颱風威脅時,作出較為有效的措施應對。不過本澳的防災減災能力雖然有所改進,但在防災基礎建設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山竹來襲四十人受傷
萬萬沒有想到,短短一年間本澳再遇超強颱風正面吹襲,期間十號風球懸掛足足九個小時,共有40人受傷,低窪地區再次出現近兩米高的嚴重水浸。颱風襲澳期間,民防中心共接到598宗事故,民防架構成員採取了各項應對和處理措施,包括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行動,共撤離了5,655名居民,1,346名人士入住避險中心。
政府在總結是次應對「山竹」工作中,認為這一次政府的部署可以說整體順利,最重要是沒有造成重大傷亡,市面出現的各種影響是預計之內,個別出現的停電、停水、網絡故障等影響,政府部門和相關公營機構因應情況採取措施應對,避免出現更為惡劣的情況。政府在「天鴿」風災後的確有認真檢討民防應急機制,整個危機管理機制都有明顯進步。
救災善後反應快值得嘉許
這一次「山竹」來襲令本澳多處低窪地區出現嚴重水浸,水浸面積非常廣泛。媽閣、下環、司打口、河邊新街、青洲、筷子基與路環也遭殃,市面一片狼藉,水浸過後街道滿佈各種垃圾及樹枝,並開始傳出臭味,衛生環境出現穩患。汲取去年「天鴿」救緩遲的教訓,政府今次的反應相對快速,風後零晨時分已開始清理善後工作。
而且民間社團守望相助的傳統,保安部門聯同民政總署,以及眾多社團逾1,200人組成清障隊伍,共同在多區清除道路垃圾及移除倒塌樹木,以盡快恢復社會秩序。眾多社團義工由保安部門人員協調調動,各義工平均有序地分佈在各區進行清理,避免出現重疊,較有效率,多區很快便回復正常情況,跟去年「天鴿」的善後工作相比有很大進步。
中長期防災措施還未落實
「山竹」的威力其實與去年的「天鴿」相約,但影響卻有很大差異,證明只要及早作出預警及宣告應對方案,社會能有較充足的時間來加以準備;對於各方的意見能認真正視與迅速給予回應,如風災前因應社會呼聲,迅速與各大博企合作開放停車位予市民暫時停放汽車,減少車輛受災;賭場停止營業,減低博企員工因災受傷機會;提早協助低窪地區居民撤離寓所,減低人命傷亡。這一系列的措施,也讓政府在這次應對「山竹」中獲得肯定。
不過,「山竹」也揭示了一定的問題,雖然政府編制了一系列的短中長期措施,但不幸地「山竹」距離「天鴿」不過一年,很多中長期措施均還未及落實,而短期措施的效果也是有限,如內港沿岸依然發生嚴重水浸,路環沿海居民住處受到波浪湧上岸的威脅,諸如這些問題,皆需要通過中長期措施以及工程來加以解決。
重災區年年浸影響甚大
「山竹」與「天鴿」對澳門最大的影響是水浸問題。很多下環區與內港等低窪地區的居民自從經歷去年風災水浸後,今年又再次受災,對於居住在低窪地區的居民及商戶而言,不斷蒙受經濟損失,水浸問題不解決,即使政府推出財政補貼或貸款,也只是今年修好後,明年再浸,因此,這類重災區需要根本性的解決方案,而這正是最難處理的一環,也是未見任何成效的一環,內港的防洪牆建設,單是設計方案的進度已經延誤。
路環方面,由於現有的堤岸高度不足,在遭遇颱風時無法有效防治海浪湧入沿岸,而且路環水道長期充塞淤泥,溢出臭水,影響環境衛生,路環大多數住戶也在風颱中停電,但政府現時僅完成編制路環西側防洪排澇規劃總體方案報告的招標,真正開展工程的時間還未知道。防洪基建方面落後,可見澳門低窪地區與路環的居民,仍然要在颱風季節聽天由命。
避風中心設置有完善空間
內港防洪牆目前由三個部門進行三項防洪工程,包括海事及水務局展開的短期防洪措施、由民署負責的泵房設施,以及由工務局開展的擋潮閘工程。雖然海事及水務局加裝閘門、防洪牆等工程較為簡單,原訂今年5月完成設計,但由於有技術問題需要處理,至今仍未完成設計,進度肯定會受影響,政府也承認當初對有關項目太樂觀。
另一方面,避風中心的設置經過這次實踐,也看出有很多改善空間,包括場地的設置安排、人手分配、物資供應等方面也有檢討空間。例如現時避風中心只有餅乾供應,不少入住避風中心的人士超過一天,只有餅乾供應無法足夠身體所需,因此需要增加中心食物的多樣性,以滿足較長時間入住者的需要等。
作者:蔡少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