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不少舊區的樓宇殘舊老化,30年樓齡或以上的樓宇約3,800棟,其中1,700座有結構老化問題,而隨着歲月的增長,樓宇年久失修的問題日益突顯。澳門過去經常發生舊樓外牆或樓頂倒塌,幸好沒有做成嚴重的傷亡,但殘壞樓宇如同計時炸彈一般,構成社會安全隱患。政府不願實行強制驗樓,因此重建是最理想方法。政府於2004年提出舊區重整立法,十四年過去,舊區重整仍然停留於研究階段,最近政府更將都市更新研究報告招標外判,並分幾期開展,引來社會輿論的批評,認為政府存心拖延立法進度,態度十分消極,將這熨手山芋留給下任特首。畢竟屆時政府換屆、人事變動,有可能歴史再重演,再推倒重新再來,都市更新不了了之。
舊樓重建屈指可數
澳門彈丸之地,土地資源非常匱乏,必須善用社會才能持續發展,因此舊樓舊區的重整翻新尤其重要。皆因澳門很多舊區,也出現樓宇嚴重老化的問題。根據統計資料,本澳樓齡30年或以上的商住及工業樓宇共有3,800座,其中1,700座有結構老化問題,隨着歲月的增長,樓宇年久失修的問題日益突顯,如大樓外牆石屎剝落擊中途人或汽車,樓層漏水引起的居民糾紛,樓宇大門損壞或故障引致大廈存在治安隱憂。
再者,澳門眾多的樓宇沒有業主委員會,其中唐樓最為殘舊而又難以組委員會,即使希望申請資助維修驗樓亦有心無力,政府異常堅決地不願立法強制驗樓,舊區重整成為唯一的辦法。 特首崔世安曾稱北區可以作為都市更新試點,至今一直無下文。祐漢萬壽樓早前便發生外牆石屎剝落,據目擊者估計該塊石屎長約半米、重數公斤,倘砸中途人後果不堪設想。香港早於2001年成立市區重建局,加速舊區的重建發展,鼓勵復修殘舊樓宇以防止市區老化,多年來已完成了眾多重建項目。相比之下,澳門至今也沒有一幢由官方主導的舊樓重建,而由民間社團主導的重建項目,也是屈指可數。
十多年蹉跎空無成果
舊區重建的問題早己突出,政府早在2004年提出舊區重整立法,但到2013年又被政府撤回,至2016年又成立都市更新委員會,以都市更新的概念取代舊區的重整,不過討論十多年的舊區重整卻又推倒重來,繼續討論研究,除近日完成重建樓宇稅務優惠制度法案,可謂毫無進展,政府又表示將會就都更研究報告展開招標工作,社會恐令舊區重建陷入無了期等待。
回顧過去十多年,政府不斷重複就舊區重建、都市更新開展不同形式諮詢、研究。其實,舊區重整的法律制度早在多年前完成草擬,並在2011年提交立法會,在立法會小組會也細則性討論了很久,只是最後需要回收。最近行政會提交立法會的重建樓宇稅務優惠制度法案,其實只是原舊區重整法律草案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很多早有共識的部分,至今仍無影無蹤。不少舊諮會與都更會的委員也批評政府別有用心。
政府態度消極恐陷無了期
舊區重整無疑是困難,最大掣肘是法律問題,現時舊樓重建要獲得百分百業主同意,這是十分高難度,再加上本澳業權問題複雜,重建也涉及重複納稅才令重建一直難以推動,因此重建業權比例成為都市更新委員會討論的焦點,都更會與社會亦早有共識應降低業權百分比,都更會也已就同意重建業權比例形成共識,並向政府提交了方案,但政府至今未見實質動作,反而再重新諮詢,令人側目,各方利益的輿論也批評政府的行為,可見重區的重建問題已經拖到天怒人怨。
其實都更會有很多問題已有共識,包括重建業權百分比、都更公司運作模式、工廈活化等都有共識方案,但政府在都市更新問題上態度消極,似乎不想落實執行,與都市更新的相關法律,甚至完全沒有在政府的中期立法規劃中出現,可見現在政府已經進入「看守政府」的態度,等待一年半後,政府換屆、人事變動,未來舊區的重建如何推進,情況很不令人樂觀。
折衷辦法推行強制驗樓
澳們舊區的老化問題是不爭事實,過往的多宗倒塌沒有做成死亡個案,多少是幸運的成份居多。政府近年積極鼓勵業主維修樓宇,透過樓宇維修無息貸款計劃、樓宇維修資助計劃、樓宇維修方案支援計劃等,貸款及資助提升業主維修樓宇的意願。然而很多時候即使小業主願意申請也是有心無力,再加上小業主對大廈維護保養的認知不足,讓這些計劃停留於小修小補的狀況,未有根本性的解決舊樓老化問題,社會計時炸彈仍然威脅市民日常生活。
香港政府過去也有提供樓宇免息維修貸款,且還款期很長,但仍然是鮮人問津,直至香港幾年前發生一幢樓齡50年以上唐樓突然倒塌事故,造成四死兩傷,才令香港政府痛下決心立法強制執行驗樓。澳門方面都市更新的立法遙遙無期,這種拖延立法的情況可能深不見底,澳門不希望出演類似的「血的教訓」,政府現正在修訂都市建築總章程,實在有需要加入強制驗樓的條文,推行強制驗樓,會是一個好的折衷辦法,也很合乎現今社會的需求。
作者:蔡少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