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今年會重拳治理霧霾和水污染。他稱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事關人民健康及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霧霾」問題困擾國家多年,過往以為面對霧霾天氣,澳門可以獨善其身,但去年年底廣州、中山等廣東地區出現霧霾,一些距離本澳較近的地方都深受其害,空氣污染問題不分窮富、各省亦然,汲收經驗,澳門是否應未雨綢繆,為有可能有機會受霧霾天氣侵襲而做好應對方案,這不單是為廣大居民著想,更是為澳門經濟發展而考慮。
霧霾天氣對澳門旅遊會大打折扣
霧霾天氣最主要是因為社會石化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逐漸增加;氣候變化導致的氣象條件也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原因。霧霾會提高死亡率、加劇慢性病等,亦會改變肺功能及結構、影響生殖能力、改變人體的免疫結構等。
霧霾天氣固然影響生活在當地的生物,但若出現霧霾天氣,澳門這個國際旅遊休閒中心將會大打折扣,以旅遊博彩業作為經濟支柱的澳門是毀滅性的打擊,試問遊客聽到「霧霾」難道不會紛紛離開。澳門這個彈丸之地,只依靠自身來減低出現霧霾天氣的機率似乎沒有太大可能,區域合作會否是細小澳門的出路,建立一個粵港澳三地治理空氣的聯合制度,結合全珠三角甚至全國之力,應對這場空前的環境之戰。
澳門與廣東省協作共同製造「綠色屏障」
面積廣闊的綠化帶可能其中一個有效阻擋霧霾天氣的措施之一,但澳門面積細,不斷植種起不了實際作用,因此有專家學者曾提出珠三角地區應該聯合起來作大範圍的植樹,協作共同製造「綠色屏障」,例如在前山與中山一帶種植多條幾公里長的綠化帶,將整個珠三角綠化起來,才能起阻擋霧霾天氣,亦都能有效改善空氣質量,但植種的品種應該科學研究,而投放資金的比例亦都需要研究,但類似的計劃應對有關地區有利,畢竟任何人都不希望他朝一日會連續多天生活在霧霾天氣裏,而那天真的來臨時,再計劃研究有關措施亦不切實際,也不能夠解燃眉之急。
人們消費水平高,較多擁有汽車
霧霾天氣的成因是火力發電、汽車尾氣與生態退化這三方面結合造成。澳門能否從自身做起,減低霧霾天氣出現的機會。相信需要首先從相對簡單的事物出發,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是政府近年強調的政策之一,特區政府在處理汽車尾氣問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想出了一些辦法,包括新進口私家車提升至歐盟四期、禁止二衝電單車入口、加車稅等手段,控制車輛數量增長,減低車輛排放染污物,希望能有效處理汽車尾氣問題。
但經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較多市民擁有汽車,汽車多自然排放氣體亦都會增多,過多的尾氣會污染空氣。近年政府出台包括推出環保節能基金等優惠政策,鼓勵社會使用環保車,洶汰高污染的汽車,但有政策都要社會與企業配合才能有效改善澳門的空氣質量。
政府應研究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而除了尾氣排放會影響空氣質量外,自澳門賭權開放,澳門經濟急速發展,多間大型賭場相繼興建,房屋及多項大型基建亦陸續增建,大大小小的工程在短短幾年落成,必定會對空氣造成污染,發展是會帶來副作用,因此有需要採取措施。而且澳門過往的土地是填海所得,興建樓宇必須有較深的地基,否則樓宇不穩固,打樁會造成污染,而要求更深的樁柱,污染物應是倍增。發展經濟就會有或多或少的建設,而建設必定會對環境構成壓力。
怎麼從這方面減低污染物亦都需要政府下功夫,雖然說澳門可依靠區域合作,受惠於珠三角預防措施,但若自身不尋求減低霧霾天氣出現的機會,及早計劃應對預案,若有朝出現霧霾天氣,又會淪為話柄,被指後知後覺,除此亦對本澳經濟造成影響,再累積一層民怨,似乎這不是社會樂於見到的情況,作為政府是否應在可行情況下,研究有何解決本澳空氣污染的問題,及早與鄰近地區商討有關問題等,早作打算以防萬一而計劃一切可行方案。
專欄作者:鄭偉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