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級消費 大勢所趨
閱讀量: 978
出版: 2024-09-30 10:17
更新: 2024-09-30 10:17

新冠疫情三年,對內地,港澳產生十分巨大的負面影響。新冠造成無數生命離去,無數人失去財產(工作)等;亦徹底改變內地,港澳原來的社會狀況、經濟結構、工作模式等。新冠疫情「已過去」一年多,內地,港澳經濟是否如當初預期,全面復甦?答案當然不是。我們看到內地房地產深度下調,繼而影響所有周邊行業(工作),如裝修、傢俱、原材料、地產經紀等行業(工作),影響之廣,震動整個社會。由於收入減少,市民不願(沒有能力)高消費,現在流行降級消費,人之常情(十分理性)。內地經濟前景不明朗,港澳不能幸免。

降級消費,大勢所趨
平常心面對

筆者日前往港辦事,辦事地點在中環(上環)。由於客戶臨時通知須處理急事,會面須改期。一個人的午餐不用太講究,就去一間著名中式快餐廳(貪其快、環境不錯、食物安全等因素)。進入快餐廳後(約12點),人數之多,令人驚訝。在進入快餐廳前,筆者曾留意快餐廳附近的高級餐飲場所,有顧客,但人數遠遠不及快餐廳內的人數。

根據香港統計處的數字,2024年7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值臨時估計為291億港元,較2023年同月下跌11.8%。2024年6月的修訂估計較2023同月下跌9.7%。與2023年同期比較,2024年首7個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值臨時估計下跌7.3%。

比較2024年7月與2023年7月,高價值產品跌幅驚人-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25.0%);百貨公司貨品(下跌24.3%);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27.9%);傢具及固定裝置(下跌22.4%)等。經濟不景,消費者那有能力(心情)購買名貴物品。與之相反,疫情後,港人「北上」逐成習慣。新衣服可以不買,但每日三餐(二餐)不能少。在港消費80港元,可能只是一餐費用,但在內地可能已是二餐的價格。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的數字,9月21日(週六),香港居民出境人次近38萬,入境人次近28萬,淨負數10萬。內地旅客入境人次近9萬7千,出境人次近9萬,相差不大。出入境淨負數人次已「反映」港零售業(服務業)等面對的處境。

澳門方面,和香港面對的挑戰有不同有相同。澳人「北上」,在疫情前已是常態。疫情後可以「澳車北上」,吸引部份澳門中產逐漸愛上「北上」,對澳門餐飲業(民生區)的影響十分深遠。居住在青茂或關閘口岸附近的澳門居民,由於距離近及出入方便,當然是去珠海消費(理性消費)。北區的餐飲業,不論是平日或節假日,面對的挑戰非輕。居住在氹仔的居民,考慮時間成本,一般平日不會「北上」,但當節假日來臨,就會「澳車北上」。氹仔的餐飲業(民生區),平日的生意較節假日好。中產「澳車北上」,在珠期間於大型倉儲式商店購買日常用品(包括食品)、為自己的座駕入電油(或充電)、一家人午/晚餐、看電影等,全部加起來的成本較在澳低,中產當然趨之若鶩(理性消費)。

澳門的獨特優勢,旅客來澳必訪六大博企旗下的大型娛樂綜合設施。大型娛樂綜合設施內提供多元服務-休閒、餐飲、衣服、手信等,旅客樂而忘返;而在大型娛樂綜合設施附近的企業也會得益於源源不絕的旅客。當然,經濟不理想,消費者小心消費(比較價格),不會因為身在大型娛樂綜合設施內就成為「土豪」,一擲千金。

降級消費,大勢所趨,社會只能以平常心面對。企業面對降級消費,就須思考是否要更改經營模式,迎合新常態?每個行業的特性不同,消費者對不同產品/服務等有不同等級的需求。在資本主義社會內,政府不會教企業如何做事,企業須根據本身情況應對局勢。改變會否帶來成功,沒有人可以保證。

梁立身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