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總會長吳小麗
本澳人口老化情況持續,人均預期壽命達84歲,長者人口數量大,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19年不包括居澳外地僱員及外地學生的本地人口有555,000人,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14.6%,本地人口的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21.0%,即約5名成年人口撫養1名老年人口。特區政府一直秉持「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理念,希望長者能在熟悉的家居及社區環境中安享晚年,但基於子女工作無暇照顧、長者身體不便等各種現實原因難以滿足長者需求,尤其現時有不少長者居住於唐樓,環境較差,沒有升降機,為他們的出行帶來嚴重不便,這些問題極待解決。
為此,現屆政府將本澳房屋的中長遠計劃及結構作出總結,並分了五個階梯,其中第四階是面向長者的公寓,希望協助改善居住於舊式樓宇且行動不便長者的生活條件。目前長者公寓已在去年12月29日簽約開工,並已開展前期工作,包括分析可否重用原有樁基建、開展支護工程,未來長者公寓樓高三十七層及三層地庫停車場,將提供約1,800個開放式單位,預計在2023年11月完工。社會大眾對此普遍認同和支持,尤其居於唐樓的長者對這一消息都特別高興,認為能靠自己的能力上落樓,相信能增加出行頻率,而長者公寓的興建亦體現了特區政府落實「老有所養」的決心。
除了加快推進興建長者公寓之外,希望特區政府持續完善長者公寓的各種配備設施,例如:物理治療、休憩空間、康樂設施、醫療護理、餐飲等服務設施,亦要運用好智慧管理、樂齡科技,設立健康管理服務中心,採用人性化智能管理,例如:為每一入住長者建立詳細的信息,包括需要特殊照護、喜好和飲食習慣、緊急情況下的聯繫人等,定期監察身體狀況,為長者提供便捷的支援服務;並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利用社服機構長期服務社區經驗,進一步提高長者晚年生活質素;研究開發手機應用程式,讓長者家人可以隨時觀察和跟進其生活狀況,隨時與公寓管理人員溝通配合,避免失智症長者走失。
同時,可參考內地以小區管理的模式,推廣睦鄰互助、隔代共融的理念,把長者連結至區內的學校、社會服務單位等,提高青年關愛長者,敬老、愛老的正確思維,讓入住長者公寓的長者能與社區及家人保持聯繫,實現智慧樂齡社區,令他們真正感受到家的感覺。
除此之外,長者公寓建成後相信會帶動大量對長者護理、醫護、產品等的服務需求,但現時的澳門的長者產品相對單一,僅依靠簡單的進口和產品銷售,並未形成銀髮產業鏈,特區政府應藉此機會研究發展銀髮產業,參考鄰近地區如內地、香港、台灣等的銀髮產品和產業發展模式,積極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和產品檢驗技術、驗證規範,推動民間團體、企業、政府共同合作,發展出適合澳門的銀髮商機與成功營運模式,並創造合適的發展環境和空間。更重要的是,研究完善銀髮服務人才的培養機制,與高等院校和護理學院合作加強對養老護理服務人才的培養力度,並研究設立有關銀髮管理學科和認證培訓,支持銀髮產業的發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