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本澳醫療保障體系全民享受優質醫療
閱讀量: 2,381
出版: 2020-07-27 17:14
更新: 2020-09-04 10:54


立法會議員宋碧琪

 

「看病難」一直是澳門發展中的老問題。由於人口老化,特區政府公立醫療的求診數量不斷增加,再加上社會環境發展的變化,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患病率也進一步增加,使居民對醫療服務的訴求增大,特區政府的公立醫療機構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近年來,特區政府不斷加大資源投入,以增設施增人手增服務,亦透過購買服務的形式與私人醫療機構合作以分流人流。然而,受公共行政效率的影響,公立醫療機構的服務提升也十分有限,即使一間醫院當兩間用的施政方針下,居民的醫療服務訴求仍得不到緩解,更甚者令到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更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工作量倍增且服務時間長,醫患的關係則進一步緊張,而購買服務的分流措施力度不足,致使整體的醫療服務仍陷入於一種發展困局。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於醫療發展的困局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當中有意見認為特區政府可以參考外地經驗實行全民醫保,以減輕公立醫療機構的負擔,亦有利於促進私人醫療機構發展,更重要的是居民可以按自己需求選擇就醫。對此,特區政府亦委託學術機構進行全民醫保研究報告。報告中並沒有否定醫療保險制度的作用,更提出了醫療混合發展的模式,在保留現有的免費醫療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向未享受免費專科醫療的人群增加透過發放保險券,鼓勵推行「自願私人醫療保險」和「災難性醫療資助機制」的措施來完善本澳醫療體系。

誠然,全民醫保的目標是希望進一步保障居民的醫療保障,對於不在免費醫療保障範圍的居民,如當中50到65歲之間的年齡層,更有很大醫療需求。他們負擔較重,尤其患有重症,除醫療費用問題,醫治方式都要選擇,當外國認為一種治療方法是適宜,但澳門當局倘不認同,就無法享受送外就診,而過去一些醫療個案顯示病患者要自己籌集資金到外地醫療,反映現時的醫保制度中,並非有較好的醫療保障,未來如何針對這部分人加強有關醫療保障需要深思。

另外,政府2009年起,每年以行政法規批示的醫療補貼計劃,原意是紓緩居民醫療負擔,令醫療業界有更好發展,惟監管一直不足,接連出現違規個案,令大家對醫療券計劃產生負面印象。其實從整體看,絕大部分醫療業界都是守法的,違規情況只屬小部分,未來政府除加大人手巡查,亦應在制度源頭想辦法杜絕違規行為,包括利用科技手段加強監管,堵塞漏洞。同時,應優化有關計劃,除改為恆常性措施外,可考慮增加金額和使用範圍,例如可購買醫療保險,長遠甚至可以思考將現有醫療券計劃,逐步過渡為全民醫保,為不在免費醫療保障範圍的居民提供更多醫療保障。

無可厚非,優質健全的醫療服務一直是民生發展的根本,長期以來,社會對本澳醫療方面的訴求十分強烈,建議政府加快推動研究落實本澳自己的全民醫保制度,妥善解決病患面臨的經濟和疾病雙重負擔,長遠更好完善本澳醫療保障體系。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