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的對立衝突有得解嗎?
閱讀量: 6,094
出版: 2020-06-01 14:26
更新: 2020-06-02 23:24

港人盼到社會情勢好轉真有這麼難嗎?眼前新冠肺炎疫情只是稍獲控制,香港卻又陷入《港版國安法》引發的政治風暴。由於香港長期未能完成《基本法》第23條所要求的國家安全立法,而反修例運動以來部分激進人士的港獨言論和暴力行為,以及似有若無的外國勢力介入,都被中央政府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舉動,因而意圖繞過香港立法會,直接由人大制定《港版國安法》,來強行抑制所謂的「任何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以及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的活動」。得知消息後,香港泛民主派自是一片譁然,為了抵抗,部分人士5月24日下午重返香港街頭示威遊行,只是再度上演的催淚彈、磚頭、棍棒齊飛的衝突景況戳破過去幾個月社會和諧的假象,港人抗疫時所展現的齊心合作難能可貴,但終究是曇花一現,如此殘酷的事實豈不令人唏噓?

曾幾何時毆打謾罵成了港人解決政治歧見的主要方法?一逮到機會,藍絲和黃絲、警察和示威者就像二頭不受控的野獸在眾人面前互相奮力撕咬,難道我們鍾意暴力拼搏的政治戲碼嗎?如果不是,為什麼我們沈溺彼此傷害到如此不能自拔的地步?我們又是怎麼走到今天這個局面?香港社會對立衝突的死結還有得解嗎?

或許有人認為,港人太過自由,受到西方多元民主思想的蠱惑,反中、反特區政府運動才會星火燎原,乃至不可收拾地步,為要撥亂反正,必須從思想教育著手,確實灌輸年青一代愛國愛港的唯一價值。然而,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開放社會,更遑論《基本法》保障言論與新聞自由,因此,港人可輕而易舉透過各種管道獲得透明又完整的消息,中央和香港特區政府若不思如何以德服人,除非將所有異議份子集中再教育,並嚴密封鎖訊息的流通,否則如何能轄制港人多元的思想呢?更何況多元乃是社會常態,人人既然是獨特個體,當然存在差異,為求統一而抑制多元觀點恐是違背人性且徒勞無功。

事實上,香港社會對立衝突的源頭不在意見的多元而在斷裂破碎。建制派與泛民主派之爭,藍絲和黃絲之別,都是意識形態的爭拗,雙方陣營極力凸顯自己所持價值的凌駕性地位,各自活在彼此疏離的平行世界,稱同路人為手足,視異己者為寇讎,漸漸失去互信、互諒、互敬,整個社會也就陷入仇恨對立的泥淖。或許有人認為,如果建制派與泛民主派能夠回歸理性對話,將有助化解當前困境。只是理性尚不足以作為解方,因為人們囿於自己的立場,總是急著以理性論述作為刀劍刺向對方,而不是耐心聆聽對方觀點而試圖異中求同,結果只是彼此各說各話、堅不退讓,不僅無法化解對立,反而更加深仇恨。因此,化解對立衝突需要的是基於良善人性、去除兇惡鬥性的合作式對話。

去年反修例運動以來,藍、黃雙方都標榜自己代表正義,無所不用其極地妖魔化對方,甚至以禽獸害蟲相稱,摧毀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尊重和同理,一切施加在對方身上倒行逆施的暴力完全被合理化。如今,《港版國安法》的立法已箭在弦上,根深蒂固的社會對立恐將愈演愈烈,難保示威者不會在失望之下做出更激烈的「攬炒」行動,也難保更血腥、更暴力的警民衝突事件不會發生,這豈是港人之福?有「東方之珠」之稱的香港原本美好,但是璀璨光采卻日漸消退,香港再也經不起無止盡的內耗和內鬥。當務之急港府與建制派應該攜手泛民主派,體認在其他選項都不可得的情況下,理智地依據「一國兩制」的架構,與中央政府共謀港人的最大福祉。香港未來就繫於意識形態對立的兩陣營的一念之間。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助理教授謝智偉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