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伊始,整個中國的經濟運轉,被內地武漢市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打亂節奏。過億的城市人口,因新冠疫情困在家裏,長達一個多月足不出戶。基於人群流動而產生的線下購買力經濟,幾近陷入了停頓。筆者注意到,當我們從經濟角度打量這場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的深遠影響,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一系列消費場景正從線下到線上的轉移。待疫情結束,純粹是權宜之計的消費行為或將演變為固定消費習慣,從而給內地的互聯網勃發帶來新的可能。
首先,是線上教育的發展。針對疫情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教育部在2月上旬宣佈2020年春季將開學延期,並提倡停課不停學,鼓勵學校和培訓機構轉至線上場景。一時間,線上教育成為了當前階段教育行業的剛需。
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中國線上教育用戶規模將達3.05億人,較2019年的2.59億人增長4,600萬。此次新冠疫情無意中成了催化劑,筆者有理由推斷以新東方、好未來、尚德機構為首的代表,將加速掀起線上教育的大變局,傳統教育必須加速轉型,否則勢必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其次,是線上辦公引發的BAT佈局大戰。數據顯示2月3日,有2億人開啟「雲開工」模式。線上辦公在內地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尤其是於互聯網企業而言更是推行了多年,但此次疫情給傳統辦公方式帶來的影響將是變革性的。
2月上旬,在蘋果應用商店的APP下載排行榜中,阿里巴巴旗下的線上辦公平臺釘釘系統,超越了此前排名第一的微信,躍居榜單第一。短期來看,企業使用辦公軟體是為了應對近期疫情形勢;長期來看,當企業真正熟練線上辦公軟體的使用,習慣了遠程協同的辦公方式,線上辦公的普及率將大大提升。
第三,是生鮮電商和快遞行業的發展。春節期間,一邊是各大餐廳大面積退訂年夜飯,一邊是盒馬、每日優鮮上搶不到菜。嚴峻的防疫形勢,逼得家裏的年輕人摁住了習慣逛菜市場的大爺大媽們,轉向零接觸的線上買菜。
以北京地區為例,春節期間北京蘇鮮線上蔬菜、水果訂單銷售實現了200%以上的增長,蘇寧小店菜場線上訂單環比增長245%。由此可推斷疫情過後,生鮮電商的用戶結構或將拓寬,用戶粘性包括線上下單會更加頻繁。伴隨著生鮮電商一道更加長足進步的,是快遞配送將進一步鞏固江山。
疫情帶來的第四個新變化,是「線上問診」爆發。在醫療資源緊張、線下問診不便的情況下,線上醫療填補了需求的缺口。內地眾多媒體也呼籲,如果病情不嚴重,可以考慮先線上問診。一時間,眾多互聯網醫療企業施行「網上問診」,它們向政府及社會證明了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尤其是對分級診療的補充作用。
第五個變化,是「線上娛樂」的發展。全民防疫形勢下,1月底到整個2月幾乎所有的影院、演唱會、體育賽事被迫取消,線下娛樂行業遭遇重創。與此對應的是網遊「王者榮耀」單日流水破20億,這顯示著線上娛樂的新突破。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內多款視頻、社交、遊戲類產品排名大幅上升。
此次爆發在內地的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全球,如何快速地防治疫情考量著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應對能力,這算是苦的味覺。但與此同時每個挑戰往往又意味著潛藏有新的機遇,一些反應迅速的企業總能抓住機遇,在浴火中獲得新生。上述互聯網行業在疫情中釋放了自己的能量,它們在未來三到五年將走得更遠。
文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