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業舒緩經濟寒冬
閱讀量: 6,125
出版: 2020-02-25 09:37
更新: 2020-02-26 10:52

正當中美貿易談判取得初步成果之際,中國又再遇上新型肺炎疫情巨大挑戰,社科院估計,新型肺炎疫情對中國影響可能遠大於2003年沙土,今年第一季經濟增長可能因而減慢一個百分點左右,降至5%,甚至不排除低於5%的可能。野村國際的預測更為悲觀,將2020年第一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將被推低2%以上。

失業率在上半年有可能創新高。縱然各大行及金融機構預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一季經濟增長「保六」無望,政府可能要進一步擴大寬鬆政策,包括增加財政開支、人民銀行再次降准等。中國1月的PMI較2019年12月相比降低0.2個百分點,為50。1月採購經理指數相關調查時點在1月20日之前,調查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尚未在調查中充分顯現,後期走勢很有可能跌破50,反映製造業表現將進一步轉弱。

當每次經濟調整時,中央都會放寬銀根,甚至加上擴張性財政政策,穩住經濟,但效果並不十分奏效。然而,一個常被忽視的民生事業,極有可能為中國經濟帶來新動力,紓緩經濟寒冬。所謂民生事業泛指惠及人民生活的服務提供,涵蓋範圍非常廣,主要環節包括醫療、護理、教育、安老服務等。不要少看這些民生事業,就教育為例,根據德勤估計,中國公營及非公營教育市值將由2018年2.68萬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020年的3.62萬億元人民幣,教育行業不單對GDP有直接貢獻,更重要的是教育和在職培訓能有效提升勞動生產力,這正好解決國內過往數年勞動生產力增幅放緩的問題。

在醫療服務方面,2007年醫療支出佔GDP的4.28% ,到2017年已達6.36%,2020年數字將接近6.5-7%,跟教育環節一樣,提升醫療服務的質與量,不但創造GDP,更能全面提升人民的整體健康和生產力。由2003年的沙氏到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再一次突顯一個國家或地區疾病防控的重要性,越是能更早防控疫情,對經濟的打擊越少,疾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對經濟所起的積極作用,絕對不下於其他基礎建設。

再說其他民生事業,如政府能利用財政支出,全面加強照顧長者和小孩等家居服務,便能釋放更多照顧者投入勞動力市場,將有效舒緩因人口增長下降帶來勞動力供應不足的問題。綠色經濟(環境保護行業)是另一個近年高速發展的民生事業,在2017用於環保的總投資額達9,540億元人民幣,佔GDP的1.2%,十三五規劃的環保投資更達15萬億元人民幣,綠色經濟的長足發展,絕對不容忽視,一個更宜居的國家,除了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亦能吸引更多海外專才和投資。

以上的數據反映中國的民生事業不斷壯大,但更值得留意的是,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的民生事業發展依然滯後,目前中國公共設施的總存量約為西歐國家的38%,北美國家的23%,這意味中國的民生事業發展空間極大,無論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大有所為。從更闊的層面看,民生事業對投資、就業、GDP等與一般服務業相同甚至存在更大貢獻,民生事業不僅能製造短期刺激經濟作用,更能透過提升勞動生產力和供應,帶動長遠經濟增長和發展。最重要的是,伴隨著經濟增長的同時,民生事業直接惠及人民,提升人民生活質素,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希望達至的終極目標。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