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
閱讀量: 5,020
出版: 2020-02-17 19:24
更新: 2020-02-18 22:54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特點之一就是多元化外交。這意味著,中國希望與所有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發展關係。當然,出色的外交工作必須以學術研究為支撐。換言之,學者能以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國家的外交工作作出貢獻。迄今為止,中國已經與18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這一了不起的成就意味著,學者的用武之地在不斷擴大。無怪乎澳門城市大學成立了葡萄牙語國家研究院,澳門科技大學已培養了數十位與國際關係有關的博士研究生。

毋庸置疑,近幾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國別和區域研究已成為一門顯學。許多大學成立了國別和區域研究院、研究所或研究中心。與這一學科有關的會議、著作和論文為數不少。這一現象當然是可喜可賀的。

但學術研究是無止境的。因此,如何進一步做好國別和區域研究,依然是一個有待回答的問題。例如,我曾參加過不少討論「如何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的會議,也看過一些與這個問題有關的文章。我越來越感覺到,如何討論「如何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同樣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當然,兩個「如何」是不盡相同的。

關於如何討論「如何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我們必須區分三個層面:知識層面、技術層面和政策層面。知識層面就是與具體的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有關的知識,如A國為什麼發生政變,B國為什麼與美國關係不和,C地區為什麼不能加快經濟發展,等等。這樣的知識層面上的問題數不勝數。

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也有不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如何確定與國別和區域研究有關的選題,如何撰寫決策諮詢報告,如何使決策諮詢報告獲得批示,如何提高論文的文字品質,如何開展實地考察,要不要使用理論以及使用什麼樣的理論,如何向企業「拉贊助」等等。

政策層面上的問題就是學者們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國別和區域研究能否成為一級學科,能否為小語種增加博士點和碩士點,如何使小語種的青年教師獲得更大的上升空間,國際關係學院是否應該開設更多的與國別和區域研究有關的必修課,要不要撰寫國別和區域研究教材,如何應對C刊(核心期刊)制度對小國家國別研究的負面影響,如何調整外語院校的課程設置,外語院校如何落實「1+X」或「雙輪驅動」,如何使外語學院的學生成為「複合型」人才,如何評估教育部的所謂「備案中心」和「基地」的品質等等。

應該指出的是,在討論「如何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這一問題時,不能把上述三個層面混為一談,必須區別對待,分開討論。例如,知識層面和技術層面上的問題更多地與學者的研究方法和知識積累有關。而政策層面上的問題則與國家的決策部門(如教育部)有關,亦即國家如何為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制度上的便利。令人欣慰的是,有關政府部門的官員經常應邀參加與國別和區域研究有關的會議,並在響亮的掌聲中致辭。

令人遺憾的是,有些高大上的國別和區域研究論壇,常將上述三個層面混為一談。其結果是,學者A在介紹他研究的某個國家的經濟形勢,學者B在抱怨小國家的論文難以發表,學者C則在呼籲教育部為國別和區域研究提供更多的經費。甚至還有人不厭其煩地談論國別和區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的論壇,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未必能為如何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提出一些真知灼見。綜上所述,如何討論「如何推動國別和區域研究」,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