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開展呼吸道疾病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若干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截至2020年1月上旬,武漢市共報告此類病例59起。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此事沒有引發大規模恐慌。究其原因,在筆者看來,是政府確保了資訊的公開透明。
2019年12月31日,據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當地近期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多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的肺炎病例,經專家會診系病毒性肺炎。該消息一出,人們紛紛追問是不是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捲土重來。在2002年到2003年間,SARS侵襲了中國甚至亞洲大部分地區。
對17年前的那場病毒,很多人記憶猶新。因為資訊發佈遲緩和不透明,當時中國備受國際輿論的質疑。其後,推動政府執政理念轉變,建立資訊公開制度被認為是2003年那場非典最重要的「遺產」之一。筆者認為,有效地應對社會危機和突發事件,既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又是檢驗政府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標誌。正是17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暴露了政府行政的弱點,非典竟歪打正著地為實現政府管理的跨越式發展出了力。
資訊公開,是面對公共衛生事件最起碼、最有效的處理方式,是17年前非典那場災難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經驗之一,雖然它的代價是那般沉重。在筆者看來,比較及時透明的資訊公佈,應對舉措的迅速展開,話題的各抒己見和自由討論,都使得公眾以更為理性和平靜的方式泰然處之。
非典過後,我國開始逐步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應急體制。2006年,國家頒佈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各地方人民政府,相繼編寫分類分層級的應急預案,完善了應急管理的處置機制。同時各級政府體制內設立了應急管理辦公室。
2008年,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國務院宣佈全國應急體系基本建立,應急管理工作走上規範化、法制化軌道。應急體系覆蓋到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各方面,在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突發事件中,應急體系開始顯示其功效。
針對當前正在發生的病毒性肺炎,武漢市政府一開始沒有立刻給出答復,而是進行了徹底的調查與研究。這主要在於,只有基於事實的答疑,才具有責任感。1月5日,武漢市衛健委通過最快的排查和研究後通報,已排除流感、禽流感、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等呼吸道病原。這一答復,讓公眾很快釋然。
政府部門確保資訊公開透明,大眾信心隨之倍增。這在社交媒體上是很顯然的,線民中沒有任何恐慌跡象。此外,武漢的客流量也沒有受到影響。大眾沒有恐慌情緒,就不會大規模外遷,也有助於政府有效控制疾病傳播。筆者近日在武漢採訪獲悉,武漢市衛健委的處理方式也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認可。1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對近日武漢出現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進行了通報,並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不建議對中國實施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
事實證明,在重大或突發事件中,資訊透明能防止謠言傳播和大眾恐慌。封鎖或選擇性披露消息,越容易造成恐慌。權威資訊不能第一時間公開,各種小道消息就會登堂入室;不能告知民眾安全防護的策略,個體的自救就會無序展開,群體性恐慌就會蔓延。顯然資訊公開和透明,是打消公眾恐慌情緒的有效方式,同時它也是保障公眾知情權和公共利益的有效手段。
文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