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通道一買開三 庫房水浸有錢不花白不花
閱讀量: 4,071
出版: 2019-11-04 15:47
更新: 2019-11-06 00:26


作者:立法會議員區錦新

澳門現時以三條大橋作為澳門半島與離島間的跨海通道,但隨着離島人口漸增,多個大型的酒店渡假村等旅遊設施的落成及營運,澳門的民居和經濟重心開始部份移轉到離島路氹城。在此一形勢下,三條跨海通道已臨飽和,確實急切需要第四通道,以配合社會的發展需要。而所謂第四通道,民間當年普遍認為應建過海隧道。尤記得當年在前兩輪新城規劃公眾諮詢時,政府及主流意見都傾向建設一條全天候通車的隧道,方便居民於颱風天亦能通車。

但在二零一五年第三輪新城規劃諮詢時,政府突指隧道方案並不適宜電單車通行,建隧道會影響一半車輛無法行駛,且隧道建設造價較貴以及需時較長。惟是民間主流意見仍堅持隧道。但在當年年底的施政報告時,行政長官公佈第四通道已決定採用橋樑方案。只是,期間如何論證、如何確認興建橋優於隧道的理據,卻從未向社會交待。及後,筆者就在一次書面質詢中質問當局,第四通道又是橋,如何解決惡劣天氣下澳門半島與離島之間的交通得以維持?

當局的回覆很有趣,建設辦官員宣稱據他們委託的研究單位所作的研究結果顯示,「第四通道若採用隧道方式,颱風天隧道內雖不受天氣影響,但進入和離開隧道前後仍會受大風影響。」而政府相信是基於這個阿媽係女人的研究結果而決定不建隧道。其實以此理由,西灣大橋下層的通道,颱風及惡劣天氣下也可以關閉,因為「下層通道內雖不受天氣影響,但進入和離開下層通道前後仍會受大風影響」。同樣以此理由,澳門根本就不應建海底隧道。

而這個建橋方案被決定之後,建橋雖然會比建隧道便宜,但卻導致兩個更龐大的開支。其一是因為第四通道走橋,而當局的另一項研究卻認為輕軌東線應以隧道行走,所以第四通道與輕軌東線過海路線雖然幾乎重疊,但卻要分開興建,一為橋樑、一為隧道。而另一個則為第五通道,即在嘉樂庇大橋側建過海隧道,相信工程費用也是龐大無比的。只是,在今天開始第五通道的公示時,我們會否錯愕。如果用之前的研究結論,不是又應該建橋嗎?

從這裏亦暴露了澳門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政府所進行的研究,受委託的研究者的所謂研究,實質上都是摸準官僚的意向來作研究。據說不論那個團隊受委託進行研究,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委託者的意圖,然後順着這個意圖來設計研究,最後當然就得出委託者想要的結論。這種誰出錢誰話事,在澳門這個缺乏科學精神的小城是被玩得出神入化的。第四通道的兩輪諮詢都是建隧道,但在政府一個示意下,就可以憑一個研究結論翻盤。所以,這些結論根本當不得真,這是官場中人所心中有數的。

只是在如此操弄下,公共工程當然愈來愈多。試想,若當初第四通道決定建隧道,則輕軌東線無需另外興建,第五通道亦無需急急考證趕上馬。但現在因為第四通道建橋,而結果是一買開三。羅司長經常慨歎人手不足,他的名句是他十多個部門三千四百多人,「又夠又唔夠」。若以一個數十萬人的小城,建設部門有這個人數,應該是夠的。但無奈澳門的公共工程太多,「好似趕住死咁」,所以,人手當然不足,質量也控制不好。問題是,為何一個小城有這麼多的公共工程?第四通道一買開三的例子,或許可以讓人管中窺豹,看到澳門的公共工程為何如此興旺,經久不息!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