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曉晴
近日外媒爆出國際知名球星涉嫌多年前性侵女模特的新聞,一時間吸引了無數體育迷的眼球。女模特楚楚可憐地向媒體訴說當年的案件細節,表示事隔多年自己仍然承受着巨大心理創傷,因此要揭發此事,引起世人的關注。球星則不出意料地指報導屬子虛烏有,甚至不排除有人借其名聲炒作或實行訛詐;更罕有地在煩忙的競技比賽期間親自拍攝錄像予以澄清。
事實真相如何可能只有當事人最清楚,但是女方向媒體展示的一份有雙方當事人簽名的協議副本卻引起不少法律人的興趣。據聞,在事件發生後,當事人都聘請了律師,並在律師的安排下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該協議的主要內容大概是:男方向女方支付數十萬美元的代價,換取女方承諾不再談論男方以及當天所發生的事。至此,事情似乎早已告一段落,雙方一別兩寛,各生歡喜。
然而最近在媒體鍥而不捨的追查探究下,又重新浮出水面。女方在諮詢新的法律意見後認為,當年代表她洽談協議的律師經驗不足,未能好好保護她的利益;更甚者,協議是在她遭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喪失了正常判斷能力才簽下的,因此不應有效。據聞為了討個說法,女主角更將其現有的工作辭去,全心全意準備面對漫長的司法訴訟。她之所以能鼓起勇氣,據說是得到了很多遭受過類似經歷的婦女的支持與鼓勵。
事件究竟是否會發酵以及最終結果如何似乎言之尚早;作為事件關鍵的保密協議效力問題似乎也不容易說清。因為影響協議效力的情況很多,各國法律規定也有所不同,在不知道案件細節以及其所適用法律的情況下,根據猜測而妄自作出的法律判斷其實並沒有多少價值。
可是不論是這一次的球星性侵事件還是更早以前爆出的某大國總統在多年前嫖妓後由他人代為支付封口費事件,以及更多更多的富豪明星醜聞等等,處處都在告訴我們:悠悠之口,封得了一時,封不了一世。
這種以金錢換取他人不談論若干事物的約定(俗稱封口費合同)雖然歷史悠久,在西方累見不鮮,但支付了封口費不代表真的就能把他人的口封住。不僅金錢封不住,有時甚至更高的權力也封不住;國王有個驢耳朵的寓言故事不是一早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