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財政儲備的回報及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及合作,特區政府早前正式和廣東省簽署投資協議,雙方共同成立粵澳投資基金,澳方作為「有限合伙人」,出資200億元人民幣,粵方出資一千萬元,基金以投資廣東省及粵港澳大灣區基建設施、優質項目為主。基金存續期為12年,不論投資成績,基金給予澳方每年固定回報3.5%,在基金營運滿7年後,如年均回報率超過7.8%,澳方可分超額部份的55%。
澳門投資內地項目啟動 回報安全穩定為大原則
至3月,特區政府坐擁超過5,100億澳門幣的財政儲備,當中人民幣資產約值900多億澳門幣。澳門擁有如此龐大的財政儲備,如何善用一直是社會各界關心的議題。站在澳門市民的角度,深知財政儲備為特區的財政基石,不能盲目追求高回報。澳門市民只求財政儲備回報安全及穩定,年回報只要不輸給通脹就心滿意足。可惜的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的財政儲備回報一直未如理想,近年的成績才稍為改善。
粵澳投資基金每年給予澳門3.5%回報,以200億元人民幣資本計算,即年收入為7億元人民幣。今年澳門首5個月的通脹率為2.67%(以年計),基金回報跑贏通脹,成績暫時不錯。當然,要全年過去才可知道全年通脹,屆時就可知道基金回報可否跑贏通脹?筆者估計特區政府預測澳門未來通脹不會急速上升,預測平均年通脹率為3至4%,因此和粵方商議基金的回報,最後定為年回報3.5%。回看近年的澳門通脹率,2014年為6.05%、2015年4.56%、2016年2.37%,澳門通脹率趨勢是向下,基金年回報定為3.5%是對的決定。筆者要問的是,3.5%是淨回報?澳方是否須要每年向基金支付管理費、服務費等費用?如果3.5%不是淨回報,政府須要支付多少費用給予基金?扣除費用後,每年淨回報又是多少?
由於基金回報以人民幣計算,雖金額不高,只有7億元人民幣,但政府仍需計算匯率的風險。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在今年初曾上升,但至筆者執筆此文時,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幅已打回原形。筆者建議為了減輕匯率波動的影響,年收入的7億元人民幣不用兌回澳門元,政府在內地有任何的開支費用,直接使用該7億元就可以,既可免除匯率波動對回報的影響,政府又不須將澳門幣兌換成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的開支項目,省回兌換時產生的費用。
為了令社會清楚知道基金的運作情況,基金的投資項目等訊息,筆者建議政府每半年向立法會報告基金運作情況,令社會知道基金的回報是否達標,基金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那些合作項目,從而證明基金運作完全符合當初成立的目的。粵澳投資基金只是內地省市和澳門合作的第一步,展望未來,當上述合作模式運作順利及成熟,澳門可借鏡當中成功的元素,在和內地其他省市或單位合作項目上,增加合作範圍,從而鞏固雙方的合作成績。
作者:梁立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