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旗袍業的美麗與哀愁
閱讀量: 6,630
出版: 2018-06-26 15:00
更新: 2018-06-27 00:43

早前讀到澳門土生葡人女作家江道蓮的小說集《旗袍》,那個小說世界塑造了眾多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澳門女性形象,填補了澳門人對自身過去歷史的遺忘。小說以旗袍為題,正是由於旗袍是那個時代澳門女性的日常服裝,令到澳門的傳統裁縫旗袍店盛極一時。旗袍的賢淑與典雅特性更為當時葡人女性所愛戴,加上夜場的興起,發展成一街五店的蓬勃景象,可惜因為世代的變遷,加上傳統裁縫旗袍業無法轉型,伴隨殖民歷史的終結,澳門的傳統裁縫旗袍業也漸漸地落幕。

要選一種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實在非旗袍莫屬,它不單能夠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完美地顯示出來,更可以表現出中國女性的賢淑、典雅、性感與清麗的氣質,令很多女性對它為之著迷,時至今日在宴會或特別場合也時會穿著,很多外國的領導人夫人來華訪問時,也喜歡穿著旗袍。可惜這種中國女性傳統服飾至今已不流行,澳門的傳統裁縫旗袍店原來己經全數結業。

澳門百物騰貴、成本上漲、人資短缺、舖租瘋狂,這是各行各業商舖皆要面對的難題,而傳統的度身訂造的服飾業轉型發展的空間十分有限,令到裁縫旗袍業在回歸後急走下波,一間一間地結業,這是傳統文化所面臨的美麗與哀愁。有著七十多年歷史的慶記曾幾何時是澳門碩果僅存的唯一一間,數年前也已支持不了租金的瘋狂加幅而要結業。筆者有幸數年前找過慶記訂造一件旗袍,也職業病發作訪問了這位澳門最後傳統旗袍麥師父的故事。

麥師父入行超過五十年,麥師父指澳門的旗袍保持著最傳統的味道,舊時澳門一般女性甚至女學生也時常穿旗袍,加上在七十年代興起的夜場,亦是以旗袍為主要衣著,令到旗袍業在七十年代有了很好的發展,高峰期多達十多位旗袍師父。

旗袍雖然是一種華人女子的傳統服裝,但過往澳門的葡人也喜歡穿著旗袍,在聖誕節總會在澳督府裡舉行派對,旗袍是必然的服飾。衣香鬢影、婀娜多姿,此情此景只遺留在歷史裡。葡人女性最喜歡傳統風格的旗袍,認為以圓襟圓領的旗袍才是最美的衣服。回歸後,很多葡人與外籍人士的離開,也令旗袍業雪上加霜,受到很大打擊。

回歸後社會環境變得很快,經濟模式翻天覆地,四個徒兒也進了賭場工作,同業行家一間一間的倒閉,想不到餘下他這一間亦支持不了,造了九屆澳門小姐旗袍的麥師父也只能在家裡繼續他的一針一線。時代發展的巨輪沒有任何能力可以阻擋,在凡事講求速食的今天,旗袍的製作己變得機械公式化,已經談不上是一種手藝,更不是一種文化。旗袍彷彿失去了一種無可取代的靈魂、澳門亦失去了一段寶貴的回憶。

作者:楊雪雲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