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立法議員陳虹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七次提及「互聯網+」,「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餐飲」、「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等已全方位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社區資訊化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大大地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認為中國經濟這艘巨輪這幾年能夠行穩致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世界科技革命新浪潮中成功掛上了「互聯網+」這個風帆,它催生了新動能,其應用已遍地開花。
澳門在這方面起步較遲,2017年8月,特區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充分利用阿里巴巴領先的雲計算、應用大數據等相關技術能力,促進澳門智慧城市建設的步伐。一年半過去了,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落實社區服務資訊化方面,特區政府做了哪些具體工作,社會大衆很想了解。
社工局目前已建立了不同功能的資料平台,以行政、財務、技術、統計、決策及通訊為一體的電子管理體系,並積極鼓勵合作夥伴把資訊科技應用於社會服務中。但這還遠遠不夠,必須制訂整個澳門的「互聯網+社區服務」發展規劃。「互聯網+社區服務」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社區服務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澳門的社會服務模式是以人員服務為主、設施支援為輔的傳統模式,受到人力資源的限制非常大。
若能深度發掘互聯網的技術和社會服務資源的融合,甚至革新理念或方向,相信社會服務能夠有更大空間的發展,甚至解決社會企業的難以營利的困境。現時,社服行政工作和服務種類繁多,人資嚴重不足,如能推進「互聯網+社區服務」模式,將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使使用者得到便捷且具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並有利於開拓社服團體和社會企業的發展空間。
早前,有民間團體舉辦了「2018海峽兩岸暨港澳‘互聯網+社區服務研討會’」,探索引入「互聯網+社區服務」模式,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生活服務平台。相關研討具有正面的推動作用,但要把社區服務資訊化落實到實踐中去,極需加強頂層設計,由政府牽頭做好總體規劃,在資源和人才上予以支援,協調各社服機構做好相關工作。引入「互聯網+社區服務」模式的探討已在民間開展,事實上一些民間團體和機構已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有學校和社服機構共同搭建的「互聯網+義工服務」平台,能夠達致精準化人力資源配對。但各有各做的模式始終成效有限,必須要有整體的規劃和支援,才能事半功倍。
本人期望特區政府盡快對「互聯網+社區服務」進行研究,利用互聯網優勢,與社服界共同制訂發展規劃,推動和支援民間社服機構及團體把資訊科技應用於各項社會服務中,並加強對本澳社會工作人員相應的在職培訓,為社服工作資訊化建設培養人才,以提升社會服務資訊化的能力和水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