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教育資訊化,要求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電腦、多媒體和網路通訊為基礎的現代資訊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資訊化社會提出的新要求,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意義。澳門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較晚,發展相比周邊地區明顯滯後。
國內大力推進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三項工程有力促進了教育改革和發展。去年7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裝備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 ,其中特別提出,要推進「寬頻網路校校通」,實現校園無線網路全覆蓋,鼓勵探索建設智慧校園。
現時資訊科技教學應用在本澳逐漸得到認同及普及,各學校積極推行電子化教學,積極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中。但是,由於特區政府缺乏教育信息化的總體規劃和戰略部署,各校只能「各有各做」,發展不平衡,電子化程度參差。在「互聯網+」時代,政府應高度重視「互聯網+教育」在澳門推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制訂澳門教育信息化的總體規劃。
在澳門,「互聯網+教育」在起步較遲。教青局多年前推行的網上閱讀計劃、推動學校制訂校本資訊科技教育發展計劃、資助多媒體教學硬件設備等,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始終與「互聯網+教育」的教育創新模式存在很大的距離。目前,互聯網教育很多情況下只是在輔助傳統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補充,利用在線教育解放重覆、繁瑣的教學工作,讓教師將更多時間放在組織、引導學生學習。
當局尚未把「互聯網+教育」的模式有機地結合到基礎教育未來的發展規劃上。施政方針中提到的建立教育與「互聯網+」創新資訊平台也只是「互聯網+教育」其中的一小部分。有專家指出,在未來的教育中,基於大數據下的教與學,個性化、混合化、智慧化、遊戲化、國際化將成為教育新趨勢。澳門教育要順應潮流向前發展,就不得不利用網際網路的特點優化更新現有的教育體系。基礎教育領域是互聯網學習發生最為活躍的教育階段,當局應為本澳基礎教育制訂「互聯網+教育」具體發展規劃,並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促進各校在教、學、評等方面的創新教育模式。
此外,隨着資訊科技不斷發展,青少年使用網絡時間增多,接觸到網絡欺凌的機率增大。早前,有團體公佈澳門青年網絡欺凌調查結果,澳門網絡欺凌受害人比率為八成六,欺凌者比率為八成二,比鄰近的廣州、香港、台灣、新加坡的比率高。可見,網絡欺凌已成為本澳比較嚴重的問題,必須予以充分重視,尋求解決方法。
一、加強普法教育:常見的網絡欺凌有語言暴力、杯葛、模仿加以羞辱、揭露個人資料、惡意改圖等。由於青少年學生對網絡欺凌行為的定義和內容認識不足,對相關法律也知之甚少,容易觸犯網絡欺凌而不自知,故此,必須加強網絡素養教育,讓學生清楚認識網絡言論要受法律規管,加強學習相關的法律條文。建議教育當局訂立處理「網上欺凌」的指引和程序,加強教師和家長有關方面的培訓。
二、加強支援和輔導:僅有約二成人士,會在遭受欺凌後向他人尋求協助 ,反映出受害者不懂得如何處理問題。建議加強對被欺凌學生的支援,此外,對家長的支援也十分重要。家長的處理方式如果不當,會對雙方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因此,要增加對家長的指引,協助家長正確處理問題。
此外,六成一受訪青少年既是欺凌者亦是受害者,角色重疊。但無論是受害人還是欺凌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焦慮及壓力。因此,在行為糾正及心理輔導上,既要面向受害者,也要面向欺凌者。學校必須加強心理輔導力度,發揮教師和駐校社工的作用,提供全面的輔導。
三、防止網絡成癮:本澳部分青少年上網成癮,沉迷在虛擬世界而不能自拔,嚴重影響人際交往能力。當局應協助學校建立網絡成癮評估工具,制訂上網守則,協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上網習慣。
作者:陳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