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並將上述內容添加到修改的黨章之中。這不僅指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前進目標,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望與信心。
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追求人類幸福、實現世界大同是歷代國際國內偉大思想家共同追求的目標,過去受到人類認識水平和技術手段的限制,一直停留在美好的願望層面,無法實施落實。習近平主席從國際政治角度,用區域治理的方法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把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一帶一路」建設聯繫在一起,既明確了長遠發展目標,也提出了一個可行的科學方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是通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實現建設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一帶一路」。其中五通是前提,只有初步實現五通,才具備建設五路的條件。而五路中的每一方面的實現,無一不與「民心相通」密切相關。因此,可以說「民心相通」不僅是五路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關鍵因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民心相通的地位和作用。
「民心相通」是五通中的關鍵主體。無論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還是資金融通,都需要人來具體實施。因此,民心相通至關重要,只有做到作為主體的人心相通,其他四通才能順利實施;如果民心不通,各懷心事,五通就會整體上受阻。「民心相通」是實現五路的社會基礎。「一帶一路」作為一項溝通多元文明、眾多族群和國家的合作倡議,五路能否實現,取決於能否跨越文化藩籬,搭建民心相通的橋樑和紐帶,建立多層次、縱橫交織的社會交流網路,以互聯互通的社會網路替代界限分明的民族國家,支撐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架構。
「民心相通」的立足點在民心。儘管世界多數國家接受並認同了「一帶一路」倡議,但是,作為一個國際化、跨區域的發展治理方略,各參與國有自己的考量、各國政府、商家企業有不同的利益,對民心相通各有見解。因此,在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協調溝通中,一定要立足民心,民心和百姓的利益是重點,只有立足「民心相通」,五路才會走得更好、更遠。
相通的關鍵是理解和包容。民心相通是雙向的,深層次的。相通不僅僅限於雙方淺層的一般認知,而在於對彼此文化的充分理解、彼此行動的體諒與包容,關鍵問題上的求同存異。民心相通不是一廂情願,更不是強加於人。由於文化和地域差異,人們對事務的關注點和敏感度不同。同一件事,對一方而言無足輕重,對另一方來說則是原則問題;如果不從對方的立場考慮,體諒對方立場,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民心相通,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就無從談起。
培養綜合性人才,促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青年代表著未來,民心相通要從青年做起。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速,信息化的普及,社會更加迫切需要跨學科、綜合性建設人才,單一性人才的知識、技能局限性日益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一定外語能力又有獨當一面的學科專業能力的人才,不僅是社會人才需求的當務之急,也是對高等學校適應社會發展、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的一種考驗。
圍繞民心相通,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民心相通不是一個階層、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國家的事情,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要通過政府、企業和民間多頭並舉,法規、經濟、技術和文化多層次,全方位推進。只有通過全方位的交流和推進,才能打破隔閡、消除疑慮,讓民心相通落在實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闢廣闊的道路,提供前進的動力。
作者:周平博士
(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