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鹿晗看內地財富分配病症
閱讀量: 5,240
出版: 2017-10-17 01:47
更新: 2017-10-19 01:46

10月8日,中國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內地演藝圈明星也是「粉絲經濟」的獲利者鹿晗,在新浪微博宣告戀情引起數百萬年輕粉絲的震盪,甚至一度導致微博癱瘓。粉絲們自殺、自殘真偽難辨的消息則頻頻傳出,鹿晗宣告戀情「大家好,給你們介紹一下……」的語句表述,也引來模仿者眾。大約就在鹿晗公佈戀情的同期,中共十九大召開前夕,國務院新聞辦公佈了一則經濟資料,稱2016年國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接近國際上劃定的富足水準。這一前一後的兩件本不相干的新聞,筆者看到了一向喜以經濟成就示人的執政黨,未來要解決的棘手難題──財富分配機制。

先說說鹿晗其人,內地很多中老年人和80後是通過這次高頻率傳播事件,首次知曉鹿晗。其實,早前鹿晗的一條微博評論量就破億,創微博至今以來最高評論量。已有內地媒體披露,1990年出生的鹿晗以人民幣2.7億元的演繹片酬和廣告代言收入,成為中國收入排名第五的明星。毫無疑問,個人的合法私有財產在現代社會,當然要受到尊重和依法保護。但筆者要提醒,透過鹿晗的財富積累途徑我們可以看到,內地財富分配有著殘忍的一面。

首先,我們需理清鹿晗的號召力從何而來?被民間廣泛討論的話題是粉絲們為什麼要追星。在筆者看來,隨著互聯網在內地的普及和有限制的言論管制,導致偶像成為大多數年青一代自我價值實現的投影,期待成為偶像那樣的人。名人效應在商業社會,最易催生的就是「粉絲經濟」。

商業社會的社會和經濟,會遵循它自有的邏輯。一個明星通過自己的努力,不管積累了多少財富都值得尊重,但在內地言論收窄的今天該如何看待巨額財富的爆發增長,官方與民間認識相悖。先有官媒從政治角度解讀,認為是內地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繁榮與和平,造就了娛樂業的繁榮與個體的成就。

但也有輿論認為,這種文娛繁榮是缺乏深度的快銷品,娛樂消解了年輕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鹿晗現象不值得過度地解讀。跳出上述爭議邏輯,筆者從這起事件中看到的:國民有著怎樣的財富積累方式,是衡量一個國家繁榮度的隱形標準。簡單來說,西方經濟學上有恩格爾系數和基尼系數的概念,用它們來衡量和評估社會結構有它合理的意義。但此前,基於意識形態的考慮,內地是棄用或謹慎對待西方的經濟學概念。好在,這些年執政黨開始使用並公佈比如基尼系數這樣的經濟學資料。但凡有一些可喜的成績,內地是不會謙虛的。

國家之下是個體,鹿晗作為內地影視圈的「粉絲經濟」的典型獲利者,最大的價值是證明個人可以通過形象打造、人氣積累、商業策劃,從而獲取巨額財富。最大的病症則反映出,暴利行業衍生出許多亂象,這也是最近內地行政部門出台系列動手,用行政干預的手段限制明星片酬的根源。

可以說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影視業的從業者尤其明星,是中國社會最為成功的社會財富分配者,助推者則是那些默默無聞的追星族。大部分的普通工薪層,也即國務院新聞辦公佈的處於合理恩格爾係數的市民,則處在財富分配金字塔的中下端。解決社會工種的財富分配弊病,是否真的只有行政干預手段,在未來是對執政黨的一個長期考驗。

作者:羅坪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