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德國世遺被除名的教訓
閱讀量: 7,422
出版: 2017-06-19 16:48
更新: 2017-06-20 23:05

b3

澳門在2005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澳門吸引無數旅客到訪,在獲得此名譽的同時,理論上要擔起嚴格的保護責任,可惜在這方面特區政府的工作一直備受批評,多個世遺點也先後出現損毀意外,而在2008年更被聯合國就東望洋燈塔的超高樓建築工程警告,當時有關項目被急急叫停,不過十年過去,政府漠視當年的警告,批準有關超高樓按原定高度復建,再次引起聯合國的關注。特區政府再三強調澳門不會被世遺除名,但事實並非如此穩妥,翻看第一個被世遺除名的德勒斯登易北河谷,就會發現情況跟澳門世遺有點相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的一份公開會議文件中,提及東望洋燈塔緩衝區的建築高度限制、漁人碼頭和新城B區的工程對世遺的影響,以及聖奧斯定教堂屋頂倒塌事件等,又注意到本澳尚未制定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總體城市規劃推行緩慢等。其實也難怪引來聯合國的關注,澳門的世遺多年來真可謂多災多難,不單經常受到天災人禍的破壞,法律保護遲緩,更多番受到建築工程的影響。

小記與一眾行家早前就問了社文司司長會否擔心澳門歷史城區會從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被除名,譚俊榮認為聯合國不是說除名就除名,必須溝通除名原因,真的是政府沒有做好工作,真的有問題才可有懲罰。過去不論是社文司或者文化局,對於會否被除名也充滿信心,拍心口保證,不論是真心相信亦或是政治姿態,官員這種態度也不是一個好現象,皆因事實並不是真的如此十拿九穩,這個被除名的風險一直存在。

全球的世遺眾多,有上榜亦有除名,出人意外的是第一個被聯合國除名的世遺,竟然是來自文化大國的德國。2006年,德國的德勒斯登政府計劃在河谷上興建一座被認為可能會破壞河谷風貌的現代橋梁。世遺委員會認為橋樑使河谷不再符合世遺資格,多次與德勒斯登市政府協商仍未能阻止建橋計劃,其後決定將它從《世界遺產名錄》中除名。

景觀問題影響世遺的爭議在澳門並不陌生,在2008年社會就瞭解到問題的存在。當年東望洋燈塔周邊的超高樓項目被聯合國警告,特區政府於是勒令其停工,但最近又以建築的存在屬於客觀事實為由,容許它按原高度繼續興建,漠視當年的警告,重走舊路,情況跟德勒斯登河谷有點類似,令人憂慮兩地的下場會否一樣。工務局部門只懂從工程的角度考量,這點其實相當危險。完全從工程的角度去處理世遺的爭議,然後一副大安指意的態度面對,除了最終除名外也難看到別的可能性。屆時受影響的不單是澳門的形像,還有受惠於世遺的旅遊業,損害整個社會的經濟。

作者:黃紫晴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