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潤生促當局未雨綢繆
與鄰近地區協調同步房屋政策
閱讀量: 4,330
出版: 2016-12-13 01:11
更新: 2016-12-14 00:43
立法議員何潤生

立法議員何潤生

本澳樓價高企,居民在私樓市場買不起樓,公共房屋又供不應求,議員何潤生表示,鄰近地區都推出相關政策調控房地產市場,但當局仍沒推出應對措施,建議政府應未雨綢繆,先解決居民自住的問題,同時要和鄰近地區協調和同步政策,適時「加辣」,加強市場訊息的透明度,並規範房地產市場的銷售。

議員何潤生表示,2014年6月,博彩業剛處於調整期,當時一個60平方米的單位,樓價與家庭收入是17.5倍;2015年的樓價下跌了20%,但樓價與家庭收入比例仍為14.7倍。按照國際標準,樓價是家庭收入的3-6倍才是可接受的標準,但是2015年樓價跌了20%依然那麼高。從樓價泡沫指數而言,澳門樓價從2007年開始飆升,2008年的房地產泡沫指數為6.93,2009年為7.81,隨後一直上升,國際標準高於5為危險區,明顯澳門已陷入樓價泡沫化的危機。

另一方面,近年私樓在供應結構上亦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面積的結構,現時的單位基本是大面積,並非一般的小家庭買得起。他指出,多種原因造成居民長時間在私樓市場買不到樓,即使有公屋市場,但公共房屋供不應求;私樓市場無法行動,公共房屋又無地,以致出現市場資訊對稱的問題,也造成特區政府「豬八戒照鏡、兩邊不是人」的現象,市民的安居因此成為一大難題。

何潤生認為,澳門是否出招需要科學分析,一方面人民幣持續貶值,以致更多外來資金流入港澳;另外,本澳房地產私人市場反彈幅度比香港快,澳門去年下跌20%,而香港僅下跌8.9%;從稅項看,香港從價印花稅是15%,澳門未調整前僅是1-3%,買家印花稅,香港是15%,澳門是10%,總體而言,香港的非本地居民綜合稅務負擔為30-50%,而澳門僅是11-33%,明顯澳門是稅率低的地方,因而在政策上容易產生「窪地效應」;再者,澳門的市場容量小,資金外流來到澳門,會使市場信息出現滯後的現象。

何潤生續稱,「舊招」不能撤,「新招」要和整個周邊環境協調,否則現時泡沫指數高企,如果還繼續上升,當泡沫爆發時,會影響金融系統,產生負資產,爆發金融危機;在房地產資訊發佈上,資訊透明度不足、資訊滯後,他曾要求當局公佈澳門樓價指數,但是當局回應稱2017年才能公佈2016年的樓價指數。他認為,居民置業應該區分本地居民和非本地居民、首次置業和多次置業等,政府需要掌握居民是否第一次置業等資訊,應首先解決以自住為主,以香港為例,香港的「加辣」政策對首次置業的居民不會有影響,但對第二套置業或以上的就有影響,這和澳門的實際情況相吻合。

何潤生表示,澳門解決不了住房問題,歸根到底是樓價高企,若樓價能適合居民購買,就能在私樓市場解決問題,現時大家在公共房屋政策上都疑問建多少樓才夠,私樓市場卻有一萬多個空置單位,未來還不斷有供應量,但是這些供應量都以大面積為主,以現時的樓價來講,居民買不起,因此造成失衡。對於整個房屋政策,政府需要清晰定位,應把解決居民自住放在首位,投資放在次位,否則全部放在投資上,會使房地產市場造成以投資為主導,難以解決居民自住的問題。

他認為,政府預警不夠,應是未雨綢繆,而不是在事情發生後再補救,以往在問題產生後,沒有持續跟進,造成樓價繼續上升,現時應該針對整個趨勢及時制定應對措施,否則在民生方面解決住屋問題為「重中之重」只會成為口號。

針對上述一系列的問題,何潤生因此提出一些建議,一是之前已經有的措施不能取消;二是要審時度勢,和鄰近地區需要協調和同步政策,在保障本地居民以自住為主的房屋需求下,適時「加辣」,並且「落閘防洪」,抑制外來炒賣,避免樓市泡沫化,落實相關措施,未雨綢繆;三是管理好需求,加大供應量,建議政府加快住宅的批則和驗收,同時加強市場訊息的透明度,並規範房地產的銷售,因為現時很多樓宇會分批銷售,容易造成市場失衡。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