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立會最後一個會期的任期在上星期已開始,而各大政團為明年立會選舉亦已開始各項工作。2017年的立會選舉,按照以往安排,選舉日期會安排在9月,即現在距離選舉日期尚有不足一年時間,因此開始籌備選舉工作是合適及合理的,而一些團體甚至在今年較早時候已開始相關工作。
由於沒有修改《立法會選舉法》,2017年所產生的立法會席位不變:14位直選議席,12位間選議席和7位官委議席,總共33席。明年出任的議員將會橫跨兩屆政府,而議員更可在2019年作為推選委員會成員推選誰人擔任行政長官。因此,明年立會選舉將會吸引多一些新面孔參選,一些人不論本身成功當選的機會有多少,亦將會繼續參選。
根據現時經濟的發展趨勢,本年的經濟調整可能只是低單位數字,明年更可能出現正增長,如在此環境下,澳門政治形勢不會大變。十四席直選議席,現在的分配是傳統社團佔三席、自由開放佔四席、工商佔七席,結果清楚表明即使是直選席位,工商界代表亦取得半數議席,也說明即使增加直選,減少間選及官委議席,工商界的利益同樣會在議會上反映出來,而且所佔的議席也會是最多的。
因此,在大氣候不變的情況下,各政團的代表是否繼續參選對結果影響不大,考慮是否參選可能基於年齡、政團是否繼續支持他參選等主要因素。澳門現在沒有條件像香港一樣出現一些政治新人參選而有機會當選的候選人。
相對傳統及工商政團,自由開放政團的情形更不容樂觀。前者有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資金資源等支持也不會少,因此推出的代表當選的機會十分高。反觀後者的領軍人物都是較大年齡的豐富從政經驗代表人物,但中生代的參與基本上沒有。明年當選的可能性是高的,但四年後是否又是同一批人參選?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自由開放代表的支持者是投票支持候選人,而不是組織動員投票支持該組別的候選人,該批選民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候選人變了,原來的支持者是否會同樣投票支持新的候選人也是未知之數。
香港市民較澳門市民幸運,除了可以一人一票選立法會議員,也可以選區議會議員。澳門市民只有「唯一」的政治權利,每四年一次選立法會直選議員,而直選議席只佔議會42%的議席,一半也不到,令人失望。
因此,澳門人須更珍惜此政治權利,要選擇那些真正為市民做事的候選人,不是為個人私利,不是為企業社團利益,更不是為鞏固某些人的地位。觀其行,聽其言,只要細心留意候選人以往就議題發表的意見、他是否身體力行支持他的主張,這些都可以給市民一個參考意見是否投此候選人一票。
每位選民都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候選人,筆者建議的是如投了某候選人,他最終當選為議員,在這四年的時間,需留意他有沒有盡力履行競選政綱。如他沒有盡力履行競選政綱,四年後就不要再選他。如此議員有盡力履行競選政綱,選民在四年後看看有沒有更優秀的候選人,才作決定是否再投票給他。
作者:點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