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訊】11月28日,在非洲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喜訊從毛里求斯島,跨過印度洋,翻越喜馬拉雅山,第一時間傳到「藏醫藥的故鄉」——中國西藏。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院長白瑪央珍說:「申遺成功讓世界上更多人關注藏醫藥,接受藏醫藥,全人類將共享索瓦日巴文明成果。」
藏醫藥是世界四大傳統醫學之一,藏語稱「索瓦日巴」,「索瓦」意為調養,「日巴」為知識體系。平均海拔達4,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域遼闊、氣候惡劣,數千年來,藏族人民隨著對宇宙、生命、人體、疾病認識的不斷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創造了獨特的醫學體系。
藏醫藥浴法,是藏醫藥傳統外治療法之一,採用小葉杜鵑、刺柏等藥材,製成「五味甘露散」,病人浸泡於溫熱藥液中,通過熱能作用,內病外治、祛病強身,療效經數千年實踐驗證,深受各族民眾認同。
青藏高原蘊藏著豐富的溫泉地熱資源,數千年前,藏族先民就知道用溫泉沐浴能治療疾病。正在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風溼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工作的專家次朗說,沐浴祛病的風俗,在西藏演變為「沐浴節」。
據介紹,「沐浴節」一般在每年的藏曆7、8月間,為期一週。彼時夜幕降臨、「嘎瑪日吉」星(澄水星)升起,西藏的城市、鄉村,大大小小的河流、溪水邊人影綽綽,人們用清冽的河水沐浴,強身健體、祛除病患,並寄託美好的願望。
「藏族群眾用溫泉、河水沐浴祛病,是藏藥浴的自然方法。」西藏藏醫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央嘎說,《四部醫典》中把藏藥浴分為天然礦泉浴和人工藥水浴兩類。如今,各地藏醫院開展的藏藥浴有水浴、蒸浴、敷浴三種人工操作方法。央嘎認為,人工藥浴方法和藥物均取自自然,是天然礦泉浴和沐浴文化的延續,體現了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藏醫藥以望、觸、問三法診斷疾病,通過飲食、行為、藥物、外治四大療法實現生理平衡,達到身心健康,在藏藥浴治療病患中得到充分體現。牧民塔吉的家在高寒缺氧的藏北,放牧的草原海拔超過4,800米,夏天溫度最高時也不到20攝氏度。「一年四季裹著厚厚的藏袍還覺得冷。」她說。久而久之,塔吉在34歲那年得上了一種「怪病」:一遇到雨雪天氣,就會從雙腿疼到全身。
因病致貧的塔吉一家,2017年搬遷到羊八井溫泉旁邊的彩渠塘村,那裏集中了190多位家庭貧困的風溼病患者,來自西藏阿里、那曲、昌都等高寒地區。西藏自治區藏醫院文化教育處處長才多說,自治區決定派專家團隊駐村為患者提供免費藏藥浴治療,通過醫療健康扶貧助困。「剛搬遷過來時,走路都要拄著拐杖,第一次藥浴治療完,雙腿就不疼了。」塔吉說,她已經丟掉拐杖半年了,正準備參加村裏的產業合作社。
西藏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天寒地凍,農牧民群眾長期在這樣的氣候裏生活,稍不注意保暖就會得風溼性疾病。西藏自治區藏醫院藥浴中心主任卓瑪說,藏藥浴在西藏產生並傳承至今,與這一獨特環境密不可分。「藏藥浴對風溼類疾病、神經性疾病、痛風、皮膚病、婦科疾病等數十種病症有顯著療效。」卓瑪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