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訊】緬甸若開邦局勢近來持續緊張,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緬甸政府承受巨大國內外壓力。緬甸若開邦問題由何而來?背後矛盾焦點是什麼?這場衝突又將如何終結?8月25日,「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對緬甸若開邦北部30處警察哨所發動襲擊,政府軍隨後發起反擊。當地原本脆弱的平靜再次被打破,族群衝突舊傷尚未癒合,便再次撕裂。
緬甸政府9月5日通報,自8月25日淩晨發生恐怖襲擊以來,若開邦發生97起襲擊事件,造成數十人喪生,超過2.67萬人流離失所。此外,在59個村莊內有6,842所房屋被燒燬、8座橋梁被炸。緬甸政府已將在若開邦發動襲擊的「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認定為極端主義恐怖組織,向若開邦派出軍隊反恐。聯合國難民署9月8日發表聲明說,過去兩週,已有約27萬緬甸境內的羅興亞難民逃往孟加拉國,致使孟境內避難營地告急。
緬甸總統府9月12日晚宣佈,緬甸政府成立若開邦問題建議執行委員會,負責在當地展開安全行動,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維護當地穩定,為當地民眾提供住宿、創造就業機會等。來自國內外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將通過執行委員會一視同仁地分發給所有遷移的民眾。緬甸若開邦問題的癥結主要源自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形成和積累的問題,二是緬甸內外認知存在巨大反差,現在又增加了新的複雜因素,即國際恐怖主義與地方極端主義勾結。
緬甸政府和主流人群把若開邦穆斯林群體稱為賓格利人,認定他們是英國殖民佔領若開邦後遷移至緬甸的孟加拉國人,是非法移民。而若開邦穆斯林群體則自稱羅興亞人,他們與佔當地人口多數的若開族人長期不和。緬甸問題專家張雲飛認為,解決若開邦問題的一大難點在於賓格利人難以獲得緬甸或其他國家的國籍。賓格利人要求緬甸政府承認其公民身份的訴求與緬甸主流民意相悖,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政府難以違背民意;而一些國家和國際輿論的指責則令民盟政府兩面受壓,陷入困境。
在錯綜複雜的背景下,一貫支持昂山素季的西方不斷給她施壓,有國際媒體一邊倒地抨擊緬甸政府,其中不乏片面和渲染。就緬甸民盟政府而言,當前承受著國內外雙重壓力。若開邦問題已有多年曆史,要求剛剛執政不到兩年的民盟政府四平八穩地處理好,顯然不現實,也有失公允。
若開邦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想解決不僅要靠緬甸政府拿出政治勇氣、智慧和擔當,也需要國際社會務實有效予以協助,為問題的妥善解決創造良好外部條件。英國通過第一次侵略戰爭於1826年佔領緬甸若開邦地區,並在1885年第三次侵緬戰爭後佔領整個緬甸。其間,英國殖民政府從當時屬於英屬印度的孟加拉國地區遷移大批穆斯林至若開地區,協助殖民統治,擠佔當地居民土地和生活資源。二戰時期,英國殖民政府還利用這批移民與當地若開族和緬族對抗,更加深了民族矛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