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民生篇
回歸二十年民生福利資源大幅增加廣泛認同
通脹樓價生活壓力難解望下任特首妥善處理
閱讀量: 5,652
出版: 2019-08-26 13:12
更新: 2019-08-27 23:36

澳門回歸二十年經濟快速增長、帶動社會民生福利的投入大增,各項民生福利方面的發展起了重大變化,無論在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福利保障、教育人才培養、就業與收入狀況等各個領域也取得很大成果。大量資源投入醫療建設、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推行現金分享、醫療券、水費補貼、電費津貼等各項惠民措施,成績亮麗,也令到澳門市民的生活和諧安定。不過與此同時,經濟快速發展也帶來不少民生問題,通脹持續帶來的生活壓力、樓價高昂帶來的社會不穩、交通擁堵等日益積累的民怨,其實未有很大的改善辦法,也是候任行政長官賀一誠在未來五年民生方面必須要好好解決的難題。

醫療水平有所提升

醫療水平一向是澳門的弱項,兩大醫院「謀財害命」的標籤是很多人對澳門醫療的固有印像,醫療事故的傳聞時有所聞,澳門專科醫療水準不高,無法應付大病及疑難雜症的治療,有經濟能力的市民患病時選擇到外地求醫。為改變這種情況,回歸後政府在醫療衛生方面持續加大資源投入,特別是近五年的醫療政策更為政府重視,希望透過初級衛生保健網絡、專科醫療的投入、醫療系統長效機制的建設,澳門醫學院的建立,使得澳門的醫療水平有顯著進步。

經過多年努力,澳門已擁有完善免費初級衛生保健系統,八成以上的公立醫院病人享有免費專科診治和康復護理服務,市民平均壽命為全球前端,初生嬰兒和孕產婦死亡率長期處於極低水平、癌症存活率處於世界前列。此外,政府通過財務資助或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民間的醫療組織和非牟利機構,向市民提供不同類型的醫療護理服務,不斷擴大服務覆蓋率。而作為統一培訓本澳專科醫生的澳門醫學專科學院也於上月成立,標誌著澳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制度進入新階段,相信可以提升澳門市民對於專科醫療水平的認同。

福利水平得到廣泛認同

澳門作為福利型社會,政府二十年來非常重視社會服務,在老弱殘幼等弱勢社群社福服務方面的資源不斷增加,各社服機構有充分資源開展服務,保障弱勢社群的生活水平,這方面是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的,另外,政府的補貼措施也有提升,最低維生指數今年1月1日再次調升,1人家團的最低維生指數金額為4,230元,2人家團7,770元,4人家團為13,020元,8人或以上家團為19,710元。兩類殘疾津貼的金額也有所提升,普通殘疾津貼由8,000調升至 9,000元,特別殘疾津貼由1.6萬元調升至1.8萬元。

為讓市民有更好的退休保障,政府設立兩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現時社保基金已基本全部承擔第一重社會保障,第二重保障便是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公積金制度去年1月1日起生效。央積金分為共同計劃和個人計劃,其中共同計劃由僱主和僱員共同加入組成,雙方供款交由認可基金負責管理。不過在照顧者津貼的設立方面,政府公佈可行性研究報告指目前時機尚未成熟,這個決定引起社會批評,剛當選的候任行政長官賀一誠認為可選取部分試點先推行照顧者津貼,分析可行性及推行方式是否合適,取得相關經驗後再推廣,較為符合本澳實際情況。

教育及人才培養得到重視

回歸以來,政府以「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為人才培養方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同樣大增,2009年非高等教育公共開支由27.6億元逐步增至2017年的69.1億元。讓澳門成為世界前列的教育公平地區之一。在非高等教育方面,澳門各區中小學覆蓋率高,成為大中華地區中第一個實施15年免費教育的地區,至2017/2018學年,免費教育的校部覆蓋率達94%。過去留級率高的問題也有所改善,10年前小學留級率為7.3%,至17/18學年降至1.5%,過去教育當局曾提出小一至小四不設留級,小五至小六留級率為4%,現階段也在研究當中。

在高等教育方面,澳門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由1999年的72.6%增長到2018年的92.9%,升幅達28%,這種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比例遠較香港與內地為高,而內地高校聯合招收澳門保送生也越來越多,今年共有1,138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錄取率也有7成7,有利澳門學生擴闊視野和為大灣區融合創造條件,特區政府也曾經研究未來是否適合再提供4年免費高等教育,假如真的實施,澳門的教育制度將會遠超其他地區。

社屋恒常接受申請 經屋申請杯水車薪

回歸以來,隨著經濟急速發展,加上房地產市場的不健康發展,房屋問題迅速上升為澳門社會主要矛盾的議題,私人樓宇價格急升,近十多年的樓價升幅近十倍,市民大眾無法置業,跟政府「居有其所、安居樂業」的房屋政策相距甚遠。雖然政府持續推行公屋計劃,但對於解決年輕人的住屋置業問題無濟於事,經屋申請杯水車薪,每次申請超額數十倍,新公屋政策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只有社屋方面能夠做到恒常接受申請,算是有點成績。

政府在五年前換屆時,曾承諾於填海新城A區建二萬八千個公屋單位,但至今任期即將屆滿,卻連一個單位都未建成,不單一間公屋未建成,甚至連動土也未開始,新城A區仍然爛地一片。然而繼2013年千九個業興經屋單位後,今年有望重新開隊,新城A區首期提供約四千個經屋單位,預計今年中開放申請,但無條件今年內招標動工,相信要到上樓也可能不是未來五年的事情。

通脹壓力需採取措施紓緩

澳門在賭權開放後的十多年間,伴隨經濟飛速增長和居民需求增加,本澳通貨膨脹率節節攀升,消費物價隨之上漲,尤其體現在外出用膳費用、住屋租金、公共泊車咪錶收費、學費和衣履售價的調升上,加重中低階層居民生活壓力,政府雖然陸續推出現金分享、發放教育津貼、調升敬老金和養老金、補貼電費、退稅、減免多種稅費等短期紓緩通脹措施,但長遠而言還是需要以政策方式來解決通脹等問題。

勞工政策方面取得突破,立法會通過了全面最低工資法律,金額分別為按月計算報酬6,656元,平均每小時32元,算是一大社會進步,值得讚揚。不過也有意見認為澳門去年的收入中位數已經超過兩萬,每月六千多元只有澳門市民收入中位數的三分之一也沒有,是否足夠在現時高物價高通脹的澳門生活,社會應該探討。另外,有薪產假也由現行的56日調升至70日,新增的14天工資由政府補貼,但國際標準的有薪產假是98日,鄰居地區已經達到這個水平,這次有薪產假雖然也進步了,但離國際標準仍有距離。

作者:蔡少民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