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發展早超規劃世旅休閒中心淪為口號
小城承載力問題必須面對徵收旅客稅可行
閱讀量: 3,617
出版: 2019-04-30 10:44
更新: 2019-04-30 23:19

政府於兩年前推出《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提出多個短、中、長期的具體行動計劃,更將2025年的旅客數量定在最多每年四千萬人次,當時已經被批評是不顧澳門承載力的大想頭,想不到四千萬大關這個數字提前數年在完成,今年首季已突破一千萬,按年增長逾兩成,超出所有人意料之外,旅客數量是否已經迫爆、澳門承載力是否已經飽和,再次成為社會炙熱的話題,澳門到底能承載多少人?特區以至中央是否應該出台措施控制自由行的數字?其實對於旅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健康而言,承載力的問題其實是當中的關鍵,內地眾多著名旅遊城市也因為過度發展而失去魅力,作為一個僅30平方公里的小城,澳門平均年接待旅客數量達到四千萬,龐大的旅客數量對本澳的交通、物價、世遺景點等造成壓力,因此必須要減少旅客的數目,例如徵收旅客稅。不過亦有意見認為,本澳旅遊接待能力的關鍵問題在於旅客數量在旅遊高峰期激增及旅客過度集中在某些景點,只要做好交通、通關、旅客分流等措施,問題便能夠解決。其實可以理解,旅客是澳門的經濟命脈,旅客數字不斷上升,是很多人口中不願承認但心中非常渴望的事情。

訪澳旅客今年將超四千萬大關

政府於2017年前推出歷時兩年編制的《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規劃按照2015年的訪澳旅客數字作估算,若年均旅客增長1%至2%的低增長預測,2025年預計有3,300萬至3,500萬人次;若年均旅客增長3%至5%的適度增長預測,2025年預計有3,800萬至4,000萬人次。規劃當時已經將港珠澳大橋及粵港澳大灣區納入考慮範圍,只是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情況有點超出預計,今年澳門首季入境旅客已突破一千萬人次,按年增長逾兩成。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雖然不是內地假期,但入境旅客錄得三成增長 。五 · 一假期屬內地傳統出入境高峰,預計入境旅客有兩成增長。

今年首季入境旅客以內地、香港的不過夜旅客增長最快,韓國也有較大增長,首季已超越台灣成為第三大客源。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指,訪澳旅客以大中華地區旅客為主,因此當局着重海外旅遊市場。最近帶領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美國及葡萄牙的旅遊業界到大灣區城市考察,希望結合大灣區資源,吸引海外旅客到訪澳門乃至大灣區城市。

增加旅遊景點 分流旺區旅客

政府過去一直未有做好旅客分流,導致旅客過分集中旺區造成擠擁,有些意見認為澳門旅遊接待能力的關鍵問題在於旅客數量在旅遊高峰期激增及旅客過度集中在某些景點,要解決或改善部分承載力問題,如交通、通關、旅客分流等。旅遊學院認為,許多人關注旅遊承載力報告顯示本澳最佳接待能力估算為每年4,010萬人次以下,但忽略了學院強調每天不應該超過11萬人次的這個數字。在研究的2017年104個調查日中,便有21天訪客量超過最佳接待範圍。可以理解為每年只有十分一左右的日子是爆滿,旅客現時只是過於集中某時間某地點遊澳。

但當局過往的旅客分流措施成效並不顯著,而且分流路線的旅遊配套不足,要研究開發更多新景點及新旅遊產品,目前有兩個較為成熟的方向。回歸前豎立的一群中葡友好紀念物,同樣具有歷史意義,雖然因為政治原因被冷待了十多年,現在當局計劃維修融和門,顯有破冰跡象,畢竟澳門作為中葡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不可能跟過去的殖民歷史切割,假如真的活化它們,可以成為另一張旅遊名牌。另一方面,澳門地方雖小,但同樣具備生態遊的發展潛力,澳門就曾獲選成為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也是珍貴候鳥的過冬地,如果能夠更好推廣生態旅遊,可以同時起著旅遊與環保教育的雙重意義。

收取旅客稅是最佳舒緩方案

現時日本、威尼斯及波爾圖等國家及城市均有向旅客徵收旅客稅,因此很多意見認為澳門也可以徵收旅客稅,以舒緩迫爆問題,政府強調對徵收旅客稅持開放態度,旅遊局會著手研究有關情況,再於社會公開討論。國內的世界級景點眾多,特別是不少世遺景點,每逢旺季處處人滿為患。很多著名旅遊古城近年也開始向遊客收取入城費用作保育之用。收取入城費後人流的確明顯減少很多,也讓古城回復應該有寧靜與美麗,這些措施雖然會遭到認為旅客越多越好的當地旅遊業營會者反對,人群減少影響他們的收益,但從整體的旅遊業發展而言,無疑是最佳的舒緩方案。

作者:蔡少民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