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本土電影業路仍漫長
政府扶持可望開花結果
閱讀量: 4,040
出版: 2018-12-24 01:49
更新: 2018-12-26 01:57

很多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也會舉辦電影節,成功的電影節為城市本身帶來很多好處﹐不單從經濟層面或者聲譽與知名度提高,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旅遊地位在世界享負盛名,但澳門過去一直缺乏自身的電影節。由於澳門沒有商業電影製作,沒有自身的電影節亦無可厚非,但近十年卻有一些掛著澳門名字卻沒有澳門電影的電影節舉辦,甚至只有頒獎,沒有電影放映。這類澳門電影節一直被批評為內地味重、澳門味缺乏,直至由澳門官方舉辦的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短短三年間已經有聲有色,在扶持本澳電影業界也起了一定作用,特別是今年影展創投會的最佳項目獎,更由澳門導演的項目奪得。從第一個以澳門為名的電影節舉辦,至今己經十年,澳門的影展以至本地電影業界的路仍漫長,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與親身參與下,已經開始看見苗頭,開花結果的日子也指日可待。

早期各類澳門電影節非常大陸化

各城市熱衷於舉辦電影節,原因無非是看中一個成功的電影節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對提升舉辦地軟實力的巨大作用,康城影展與柏林影展是最好的例子,澳門多年前就加入了舉辦國際電影節大軍,但比較大型具規模的是2009年創辦的澳門國際電影節,2016年創辦的金羊獎澳門國際電影節,及由澳門政府主辦的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

最早舉辦的澳門國際電影節雖然叫做「國際電影節」,但是實際上頒獎對象主要是內地、香港、台灣,尤其是內地;即使澳門本土電影起步晚水準有限不能入圍參選,但整個電影節都沒有澳門電影工作者參與其中。其後舉辦的金羊獎澳門國際電影節,雖然在各方面有所進步,但獲獎名單中仍然沒有出現澳門本土的電影人,這類電影節也常被批評非常大陸化,令人心生抗拒,難以掛著「澳門」之名,但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電影節本身。

澳門電影業注入生生不息動力

電影業是一項高度專業化的產業,亦是需要一個巨大市場才能發展的產業,而市場窄小一直是澳門的弱點,因此雖然早在1896年已有電影在澳門拍攝,但澳門的電影製作曾經沉寂過一段很長的時期,到1980年代才再度開始電影製作,而澳門第一部所有演員及幕後工作人員全為澳門人的電影長片到2012年才面世,小記短暫參與過2016年《夜了又破曉》的拍攝。要為澳門的電影業注入生生不息的動力,舉辦一個成功的澳門電影展是好的扶持方法,這方面由內地業界主導的各類澳門電影展也難以做到,但政府主導的電影節卻能起到一定作用,這一直是社會各界對政府電影節的期望。

由旅遊局主導的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今年來到第三屆,今屆影展於12月8至14日繼續以「銀幕盛宴 戲象一新」為主題呈獻系列精彩節目。今屆影展有54部優秀電影,當中,11部電影角逐競賽單元的9個獎項,而新增競賽項目-「新華語映像」的6部電影爭奪最佳華語電影獎,而電影產業交流會,重要活動之一的IFFAM創投會集合14個電影製作計劃,澳門的兩個項目:周鉅宏的《美好的世界》及徐欣羨的《失樂園》分別獲得澳門精神獎與最佳項目獎,成積令人喜出望外。

澳門電影業已見苗頭

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比起其他電影節的內容更為豐富,更注重促進、提攜本土業界的發展。除了一般電影節必備的開幕式、開幕電影首映、紅地毯、閉幕式及頒獎典禮等項目,澳門國際影展還設有電影產業交流會、多場電影放映會後的記者交流會、大師班、國際奇幻微電影劇本創作大賽,以及專門為本土業界而設的澳門微電影徵集比賽,還有創投會讓電影業界尋找投資者,發行商或合作夥伴。但是創辦並非等於成功,電影節所創造的巨大社會、經濟效益均是建立在成功運作的基礎上,未來澳門國際影展若想要取得成功,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澳門現在的情況,不可能一下子就辦到像其他城市的電影節那麼大規模,畢竟他們已辦了數十年的歷史,但若要成功的話,就應該以推動澳門電影發展、教育澳門觀眾「甚麼是看電影」為目標。從第一個以澳門為名的電影節舉辦,至今己經走過十年,澳門的影展以至本地電影業界雖然路仍漫長,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與澳門電影從業者的努力下,已經開始看見苗頭,澳門電影《骨妹》更入圍「第12屆大阪亞洲電影節」競賽電影,其他澳門電影亦慢慢湧現,這是十年前無法想象的,澳門電影業開花結果的日子指日可待。

作者:蔡少民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