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校園暴力屢見報端 建跨功能網絡減少欺凌
閱讀量: 4,296
出版: 2018-11-05 15:59
更新: 2018-11-07 01:24

d1

近年,本澳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屢見報端,以眾欺小、脫衣羞辱、短片示眾似乎成為校園暴力事件的「標準配置」。日前,中葡職業技術學校又爆出欺凌事件,校園暴力事件不僅是個別問題學生的私人事件,其不良影響已成為校園和教育界甚至社會治安秩序所要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亦揭示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及家庭教育存在缺失的問題。對此,政府應針對校園暴力,為學校領導及其團隊、教師以及學校員工等提供相應的支援與培訓,亦可透過資助方式,與民間專責青少年服務的社會服務團體設立輔導跟進服務,緩解私校社工人員不足的問題,建立跨校園、跨功能的組織網絡,共同減少校園內的欺凌問題。

全球超過三成學生遭過校園欺淩

中葡職業技術學校日前又爆出欺凌事件,一名初中女生,懷疑被同校同級另一名女學生在後巷暗角位毆打。其兄長忍無可忍在網上公開事件,從網絡片段可見,打人的短髮女學生在街上對一名著校裙的女同學「起飛腳」,將她踢跌在地,疑似拍片者傳來驚嘆聲,兄長稱其妹妹不止一次被欺凌。無獨有偶,2010年10月,本澳一名少女疑與女同學爭執,遭受虐待式報復,相關女同學召來數名青年男女,將少女帶到某大廈梯間,予掌摑、毆打、煙蒂燙大腿、拍裸照及潑汽水等虐待,更恫嚇將裸照放上網任人觀賞。2013年,本澳一名學生疑常被同學欺負,一年前在內地購買伸縮警棍打算自衛,至一次上課時懷疑再受同學欺負,取出警棍打傷對方頸部等,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真實事件,一樁樁一件件發生在本該陽光友愛的校園當中。

不僅僅在本澳,校園欺淩是一個在世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都普遍存在的問題。校園欺淩不同於青少年之間偶發的打架等衝突,欺淩者的欺淩行為具有長期性、隱秘性、雙方強弱關係不對等主要特徵。在欺淩的形式上分為直接欺淩和間接欺淩。直接欺淩表現為語言、肢體等方式的攻擊,間接欺淩是指排斥、孤立、散佈謠言等。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全球每年2.46億學生因欺淩而痛苦,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欺淩。

近六成旁觀者未有阻止

這其中30%的人選擇沉默,而59%的人旁觀欺淩時並未挺身阻止,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 。沒有經歷過校園霸淩的人其實很難想像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面對霸淩,大部分的孩子選擇沉默,旁觀者同樣噤若寒蟬。在校園霸淩裡從來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一定要切記「遭遇暴力,要勇敢的說出來,事情才可以被解決」。

d1-2

魯迅先生筆下把國人描述為看客,其實現在很多人依然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總是想著自己的小孩沒有那麼倒楣,校園暴力不是那麼輕易就能遇見的,千萬不要以為小孩在學校被人打得鼻青臉腫才算遭遇校園暴力,其實校園暴力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校園暴力就是學生在家與學校之間遭受的一切由外力所造成的蓄意侵害行為,包括身體上的、心理上的、自尊上的等。

加強校園暴力的預防措施

遏制校園暴力,學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對於校園暴力,學校絕對不能試圖掩蓋,更不能視若無睹,校園暴力絕不是普通同學之間的打鬧玩耍。在制度上,學校也是最有條件發現、干預和處理校園暴力的場所。學校應加強對相關法律知識的教學和普及,加大對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升學生、教學人員對於校園暴力的覺知;增設心理輔導部門,重視學生的心理建設,特別是接受校園暴力投訴和應對的部門,一旦發現暴力事件馬上跟進,檢視及加強校園暴力的預防措施,以保障學生在校園內外的安全。

校園暴力也不僅僅是因為學校單方面出了問題,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亦是每一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這當中包括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性格;多和孩子交流,關注孩子的細節,例如書本文具有沒有被人為損壞、零用錢有沒有花的特別快、身上有沒有傷痕、有沒有出現厭學等情況,如果有,一定要及時跟孩子溝通,瞭解實情;多跟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情況;拒絕暴力遊戲,尤其是年齡小的學童,可塑性極強,甚至還不能區分網路世界和現實世界,他們往往會把現實世界當成一個實驗場所,把在遊戲裡面學到的暴力行為運用到現實世界來,這種行為極其危險,血淋淋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

建立跨校園跨功能組織網絡

而政府方面,在學校暴力和欺凌問題上,要建立有效系統與方法,去搜證、評估學生在校園的情況,從而評估個別學生的暴力、欺凌與被欺凌問題。系統能提供足夠證據,檢視、監察這些學生,從而提供具體的措施。同時針對校園暴力,為學校領導及其團隊、教師以及學校員工等提供相應的支援與培訓,讓其獲取相應的知識、態度與能力,並學會正視校園暴力的嚴重性,以及如何面對。提供相關培訓讓家長、學生學習相應的知識、態度與能力,並讓其正視此問題。

另外,可考慮透過資助方式,與民間專責青少年服務的社會服務團體設立輔導跟進服務,緩解私校社工人員不足的問題,建立跨校園、跨功能的組織網絡,確立各持份者的角色,共同減少校園內的欺凌問題。最後,希望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每個少年都能擁有一個色彩明媚的校園時光,一段值得回憶品味的青蔥歲月。

作者:蔡少民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