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的三個關鍵詞
閱讀量: 6,938
出版: 2018-10-30 16:46
更新: 2018-10-31 02:23

10月24日,歷經5年規劃、9年建設,前後歷時14年的港珠澳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作為該橋建設的見證者,筆者曾在2年前參與了大橋的深度報導。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這個超級工程成就了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這座大橋的建成影響究竟有哪些?筆者認為,離不開三個關鍵詞:交通改善、資源互補、投資驅動。

大橋建成通車最直觀的影響,首先是海灣兩岸三地往來更加便捷。港珠澳大橋通車前,如果要從香港或深圳到珠海辦事,需要乘船耗時在75分鐘左右,並且通行會受到天氣影響。如果從陸路前往,則需要繞道東莞虎門大橋,車程在3小時左右,根據相關規定,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可通行車輛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計程車、貨運車輛、跨境私家車等。10月19日,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票價公佈,港珠線和港澳線兩條線路日間正價票均為58元,夜間正價票均為63元。

如今,生活在香港、工作在深圳,遊玩在澳門和珠海是件非常輕鬆的事。珠海是一座風景迷人的海濱城市,澳門是世界聞名的國際旅遊休閒中心,香港是國際知名的自由港、國際金融中心,港珠澳大橋將三地貫通連接在一起後,一個集旅遊、休閒、購物、商務為一體的大灣區中心極,已初步顯現。

第二個關鍵詞,則是資源互補。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內部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同為經濟特區的深圳和珠海,經濟活躍度明顯「東岸壓倒西岸」。比如,上市公司數量是城市經濟活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5日,珠海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7家;而深圳境內外上市企業累計已達382家。

以筆者觀察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其實並非珠海制度優勢不足,而是地緣優勢不夠。珠海緊鄰澳門,深圳緊鄰香港,各有一個特別行政區「加持」。只是相比而言,澳門的經濟體量和產業發展水準,與香港差異較大輻射珠海能力有限;而深圳依靠經濟特區優勢,承接香港經濟和產業,迅速發展為超級城市。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尤其是專業化服務和人才方面,將對珠海的輻射更加直接和深入。而在高科技產業方面,珠海的科研院所比較匱乏。珠海未來若希望在海洋經濟上有所作為,就必須依靠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借用香港、澳門各類資源優勢。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勢必進一步提升珠海高科技產業的創新環境。

第三個關鍵詞,便是投資驅動。筆者記得在2017年12月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規劃國際高峰論」上,曾有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提出了關於粵港澳發展規劃的寶貴建議,其中降調的最多的就是可持續發展,市場作用,競合關係等。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注重金融、高新技術、交通運輸等領域。例如在金融領域,大灣區將充分發揮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作用,此外澳門則是另一個重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高新技術領域,將充分發揮深圳的創業特色,利用幾個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鏈;而在交通運輸領域,未來灣區將真正成為一個整體,更重要的是加強了港澳同胞與大陸之間的交流。因這世紀橋樑工程的建成通車,上述改變,眾人拭目以待。

作者:文濤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