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媽媽成嫌犯折射出內地收養制度缺陷
閱讀量: 5,853
出版: 2018-05-14 13:36
更新: 2018-05-16 00:26

內地河北省「愛心媽媽」李利娟,因為21年來耗資數百萬收養118名遺孤蜚聲中國。但沒想到一夜之間,她成了犯罪嫌疑人。5月4日由河北武安市民政局牽頭聯合相關部門,以連續四年未參加年檢為由,對李利娟的愛心村依法予以取締。接著她又因涉嫌多起敲詐勒索犯罪、擾亂社會秩序犯罪,被刑事拘留。

如此驚天大反轉,一時引發輿論譁然。據內地媒體報導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利娟就成了百萬富翁,多年來一直堅持收養棄嬰,不得已賣掉別墅,在礦井邊修建愛心村。即使被查出患有早期淋巴癌,仍努力賺錢養活這些孩子。2006年她被評為「感動河北人物」,之後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面對面》。

而在官方最新的通報裡,李利娟更像是一個借慈善之名斂財的「騙子」。經初步調查,李利娟在武安有多處房產,在邯鄲也有房產,平時不在愛心村居住,名下有路虎、賓士等豪車。

李利娟面臨的褒貶處境很個案化,但也引人思考:「愛心媽媽」的人格臉譜能否是多面的?有道德瑕疵或法律污點者,是否適合收養大批孤兒?而最重要的公共啟示就是,讓孤兒得到更好的救助,需要制度保障和護航;那些孩子的命運,也不能全押在個人品行這根「繩」上。

李利娟的風評轉向,讓人想起此前同樣傳遍內地的一個名字——袁厲害。袁厲害24年收養了超過100名棄嬰,也曾被稱作「愛心媽媽」,但2013年初有媒體披露了袁厲害的另一面——將孩子以殘疾程度和相貌分等級;自購或自建房20多套;為維持好人形象裝窮等,引發輿論譁然。

筆者認為從袁厲害到李利娟,其可能存在的形象反轉,既點出了監督不到位下收養環境的不確定性,也直指救濟與收養方面制度方面存在的缺位。首先,這些「愛心媽媽」收養上百名孤兒,看起來像是在兒童福利機構缺位的背景下替制度盡責。這倒不是說要政府包辦,而是說不能將公共責任轉嫁。要將合理兜底和對民間收養的規範管理監督結合,避免政府解決不了、民間解決不好。也只有保障得力、監督到位,才能約束借收養謀私利,避免孤兒的境遇完全受制於個人德行。

其次,現實中有些真的「愛心媽媽」收養孤兒確是出於善心,那也要為這些人道主義救助行為提供合法化管道,讓其告別非法而合理式的存在。有專家就稱,家庭寄養優於政府收養,可當下收養門檻偏高;對那些有精力也有心集中收養者該提供資金、培訓,扶持她們建正規福利院,但這類引導鼓勵社會化參與的舉措也不足。

筆者認為,如今河北省武安官方已將「愛心村」孤兒統一安置,這是值得肯定的補救性兜底舉措。但毫無疑問,袁厲害、李利娟們從被盛讚到被質疑的背後,顯然該有更多補牢以防亡羊的措施。也只有儘早補上公共保障和收養制度仍存的漏洞,才能避免將孤兒置於個體灰色收養的不可測的風險中。

生在人世間,你我皆凡人。凡善舉該肯定,罪行也該懲處。公眾毫無疑問希望當地法務部門能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但此次事件,最受傷的可能還是民間慈善的形象和信心。民間收養行為當然需要規範,但也不能一概否定,如何引導和支援民間慈善事業規範、有序發展讓社會愛心不再跑偏,對內地的行政部門而言仍是需要思索的。

作者:文濤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