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交通問題一向是城市的死症,每個市民也深有體會當中的苦況,交通網絡混亂,路面窄細崎嶇,掘路永無止境,導致主幹道經常大規模塞車,再加上賭場巴及旅遊巴的穿梭,也大大增加路面的交通壓力,而道路的增加卻非常緩慢。另一方面,本澳經濟急速發展,人們富裕,很多人購買車輛代步,加上過去稅務的優惠,令到車輛的數量急升,雖然政府近年透過經濟手段控車,但與此同時計劃推行澳門與內地的駕照互認,再加上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澳門的交通問題勢必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期。如何解決這個世紀難題,政府過去在的五年發展規劃中,提出建設智慧交通,其中舉措包括優化交通燈控制系統、道路監測系統、電子執法系統等,但未見政府對此有大動作,也未見有一套完整的智慧交通規劃籃圖,而且實行智慧交通亦需要一些配套措施應對,例如人才培養,這些也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還有更重要是智慧交通的推行涉及多個政府部門,政府應該有一個整體頂層規劃與統籌,以協週解決各種的問題。
澳門交通先天缺陷後天缺失
澳門的交通死症沿自於先天的缺陷與後天的缺失,街道狹窄、交通燈位密集、班馬線設置不合理,加上澳門車輛眾多的情況下,經常出現人車爭路、交通擠塞的情況,而澳門停車場分佈不均更經常爆滿,導致車主需要四處搵位,也大大增加了路面的承載壓力,將來還有澳門與內地的駕照互認,這無疑是在千瘡百孔的交通問題上火上加油。在面對日益複雜的交通環境,政府藉助科技來解決交通問題是可行的辦法,也貫撤科學施政的理念,問題在於相關技術與政府施政是否真正的科學,還是只是留於口號式。
回歸十多年來,不論經濟發展如何迅速,交通問題一直困擾著每個澳門市民。過去基於道路環境與政策的不善,澳門的交通確實是病入膏肓,政府提出以智慧交通來構建宜居宜行的澳門,雖然內地及其他地區的大城市有成功經驗,但澳門當局沒有一套完整的智慧交通規劃籃圖,且受限於人才與技術的不足,政策推進緩慢,鮮有實際的措施推出,令人質疑政府推行有關政策的能力。更重要是現時政府各部門普遍出現不協調、不合作的情況,導致政策執行上困難重重,而智慧交通的推行則涉及多個政府部門,政府應該有一個整體頂層規劃與統籌部門,解決現存的問題。
智慧交通不智慧引起混亂
政府過去也曾有一些智慧交通措施,例如友誼大橋的交通燈,但使用初期曾因為行車流量低,紅綠燈感應器未觸及所有範圍,一度影響交通燈的放行時間,紅綠燈一度超過二十分鐘才轉動,結果出現凌晨大塞車的奇景,交通事務局即時在引橋加設感應器,調整及擴闊感應範圍,若日後出現同類情況,將會使用預設配時周期,同時亦設置遠端控制,由控制中心直接下達配時指示,避免再有紅綠燈不會轉動的情況發生。
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與施政報告也提到希望透過推行智慧交通,其中措舉包括優化交通燈控制系統,外國也有根據實際道路交通情況調節綠燈時長,減少車輛因紅燈停下的次數,新加坡在這方面較有經驗。友誼大橋交通燈就是類似的模式,可惜因為澳門使用設備的落後,結果弄巧反拙徒添民怨,這一例子反映本澳不論在人才與技術也存有不足。
參考外地成功例子提升道路使用率
交通擁塞是每個大城市政府頗為頭痛的城市病,推行智慧交通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但推行智慧交通方面政府便須有大藍圖,而非見步行步。例如交通事務局推出巴士APP,幫助市民更好了解巴士的行駛與候車狀況,讓市民更好使用公交服務,但問題更為嚴重、更具迫切的有關的士的APP則未有蹤影,只有很小數的電召的士開始推行,不符合緩急先後的原則,將來政府應該鼓勵業界推出類似的APP,舒緩市民乘搭的士難的問題。
智慧交通在內地已經推行多年,目前推行智慧交通建設比較成熟的北京、上海、杭州、廣州與深圳等大城市皆有著不同規模的智慧交通模式,澳門落後於人但可從中汲取經驗,哪個城市的智慧交通模式最適合澳門參考使用,應該是當下研究的重點,好過瞎子摸象,見步行步。參考外地建設智慧交通的成功例子,加快智慧交通建設,從而提升道路的使用效率。
推行電動汽車大勢所趨及早做好準備
以智慧交通來構建宜居宜行的澳門,宜居宜行不單是指交通暢順,還應該包括環境。澳門地小車多,大量汽車廢氣聚集在這個小城市,造成不少的環境問題,也影響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解決這一問題,使用電動汽車是大勢所趨。政府早前開投一百部新的士,但要求全部使用電動車,引起的士業界的反對。他們是從個人營運便捷層面考量,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考量,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的士幾乎二十四小時不停運作,排出的廢氣對環境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從環保的角度上說,電動車在行駛過程中是零排放,不同於一般汽車在行駛時排出廢氣,推行電動的士普及,對改善澳門空氣污染有積極作用。有大學學者就曾經指出,有消息指內地會在2025年起將停止售賣汽油車,澳門應該儘早做準備,配合發展趨勢。他認為未來可配合電力公司,在電動車車主居住的大廈停車場車位安裝充電設備,推廣電動車在市民大眾中普及。
作者:蔡少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