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反腐專題片
揭示的延安「窯洞對」
閱讀量: 5,133
出版: 2016-11-01 00:49
更新: 2016-11-01 23:15

由中紀委、中宣部、中央台聯合製作的八集反腐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中央台獨家播放。這部獨特的反腐專題片,含有紀錄片紀實的元素,也增加了評議分析內容。其深度展現了近兩年來包括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令計畫等在內大陸各落馬高官們的種種貪腐情況,可謂是「政治宣教片 + 廉政警戒片」的綜合體。

就在各大視頻網站對此紛紛轉播的同時,大陸各地報紙也加入宣傳陣營,紛紛以自己的方式對「專題片」進行再評析,再解讀。大陸播放「貪腐警戒片」早已有之,但都是限於公務員群體的內部傳達,而中紀委此次一下子讓十餘位「大老虎」集中亮相,且還是在央視這種面向全國觀眾,著實讓公眾感到震撼。專題片之所以吸引中外關注,除出鏡人物身份顯赫之外,還有片子對於案情細節的披露令人瞠目結舌。

毫無疑問,這部專題片是由高層決定推出、自上而下的一種警戒宣教方式。片子對老虎落馬前生活斷面的種種展示,顯示是要讓人在觸目驚心之餘有更深入的思索。一句話,它是要告誡公眾:一些政治高官的腐敗程度令人心驚。同時警醒黨內黨外,腐敗的剷除任重道遠,不是一蹴而就。否則,就不取名為「在路上」了。

對於紀錄片的播出,近日大陸各黨報在報導中多數給予了與片名一致的定位:「反腐一直在路上」。值得注意的是,該部政論片的播出節點,正值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在今年7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 中央就已預告了此次六中全會主要議程。 這次會議,主要解決制定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通俗地說就是立「最嚴家規」。

筆者留意到,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論古今中外,廉政都是政權執掌者須面對的問題。那麼反腐在路上,對於目前執政的共產黨來說,它的意義在哪里?這可能還得回到專題片第一集《人心向背》裏講述的一段歷史典故—延安「窯洞對」。專題片第一集裏,提到了1945年當時的民主人士黃炎培和毛澤東之間知名的「窯洞對」,也就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問題。

當時,黃炎培說歷朝歷代都是「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但是等到環境好轉了,就會「惰性發作,由少數演變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而毛澤東聽了這番話後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

民主與監督,毛澤東71年前的回答,無論在何時看來都是適用的。從嚴治黨,廉潔奉公,一個政黨要想保證旺盛的生命力,並不能只靠道德訓誡,還得靠來自分權制衡的制度設計。民主與監督如何落地可行?權利如何分權制衡?對大陸這個在海中航行的「巨型郵輪」而言,這些年可謂是良方雖有,但爭議聲不斷。

一個十分好的例子,就是近年輿論熱議的「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就筆者觀察,其實中共十八大以後公務員體系內部進行過一次財產登記,但局限於一定官員級別。另外,這份包括公務員名下房產、汽車、子女就讀、就業狀況的摸查並未對社會公眾開放,即未達到「財產公示」的目標。未來官員財產透明這一制度設計,多大程度上能被大陸所吸收仍然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不邁向此方向,反腐的路會無窮無盡難走。

作者:雲逸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