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閱讀量: 1,650
出版: 2017-05-23 04:26
更新: 2017-05-24 03:28

d3-%e3%80%90%e6%96%b0%e8%8f%af%e7%a4%be%e5%9c%96%e3%80%91

【新華社訊】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5月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現場會上宣佈,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這一成果打破了中國在全球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不僅對促進中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里程碑意義,也有望繼「頁巖氣革命」後引領全球「天然氣水合物革命」,進而改寫世界能源供應格局。

5月10日,「藍鯨一號」成功從海底以下203至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中開採出天然氣。截至18日,經試氣點火,本次試採已持續超過1周,最高產量3.5萬立方米/天,平均日產超1.6萬立方米,累計產氣12萬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穩定,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完成預定目標,試採取得圓滿成功。試採現場指揮部總指揮葉建良說:「此次試採實現了中國可燃冰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完全自主創新,在這一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又被稱為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後可釋放出約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氣,是世界矚目的21世紀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

北京大學教授、試採現場指揮部首席科學家盧海龍說,可燃冰燃燒值高,污染小,潛力大,估算其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相關勘探開採技術不僅對促進中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有重要意義,也是全球不少發達國家能源科技攻關的重點方向。」他說。

和國際上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勘探、研究可燃冰相比,中國的可燃冰研究起步於1998年,但中國科技工作者只用了不到20年就完成了從空白到趕超的全過程。「中國海域主要屬於泥質粉砂型儲層,這也是佔全球90%以上比例的儲藏類型。砂細導致滲透率更差,也容易破壞管道,同時中國的可燃冰水深大、儲層埋層淺,施工難度更大。我們的突破,對於全世界而言更具有可參考和借鑒的價值。」試採現場指揮部地質組組長陸敬安說。

中國科技工作者是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開展天然氣水合物開採研究的。在多年勘探和陸地研究的基礎上,中國海洋地質科技工作者率先在全球建立了可燃冰「兩期三型」成礦理論,指導圈定了找礦有利區,精準鎖定了試開採目標;創立可燃冰「三相控制」開採理論,應用於試開採模擬和實施方案制定,確保了試採過程安全可控。

同時,通過這次試採,中國也實現可燃冰全流程試採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新型試採工藝。「我們創新提出了“地層流體抽取試採法”,有效解決了儲層流體控制與可燃冰穩定持續分解難題。我們成功研發了儲層改造增產、可燃冰二次生成預防、防砂排砂等開採測試關鍵技術,其中很多技術都超出了石油工業的防砂極限。」試採現場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謝文衛說。

試採的成功也得益於中國裝備的堅實支持。據介紹,這次試用的鑽井平臺「藍鯨一號」是中國自主製造的大國重器,是世界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雙井架半潛式鑽井平臺,可適用於全球任何深海作業,在試採過程中,中國科技工作者還開發了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具並成功應用。

「從煤炭、油氣到頁巖氣,在能源領域,中國長期處於跟著國外技術跑的狀態。而可燃冰的試採,全球範圍內沒有成熟經驗可用。試採成功意味著我們在短期內實現了領跑全球,這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科技創新驅動能力提升的集中表現。」葉建良說。

據介紹,在本次試開採之後,中國可燃冰開採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據葉建良介紹,在系統總結本次試採經驗、優化試採技術工藝的基礎上,中國還將開展更多種類型可燃冰試採,建立適合中國資源特點的開發利用技術體系,同時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進一步提高可燃冰勘探開發和深海科技創新能力。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