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引入外地僱員計劃 對香港是好事?
閱讀量: 2,547
出版: 2023-06-19 15:41
更新: 2023-06-21 10:07

港府6月13日公布引入外地僱員計劃。港府表示首階段將引入20,000名外地僱員(上限),香港社會相信上述大部份外地僱員將來自內地。可供僱主申請的配額如下:建築業-12,000名,航空業-6,300名及公共運輸業-1,700名,上述審批不須經勞顧會。另外,26個非技術/低技術工種亦可輸入外地僱員(維期2年),包括侍應、收銀、售貨員等職位,上述審批須經勞顧會。為「解決」人手短缺問題,港府終於出手,打開引入外地僱員的大門,對香港是好事?

引入外地僱員不治本 問題只會愈來愈惡化

港府日前公布引入外地僱員計劃時表示,由於香港面對人口總量減少[適齡人口不/遲婚(即使婚後也不生小孩或只生一個),居民移居海外人數增加等因素),香港的勞動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由2018年的368萬人下跌至2022年的346萬人,當中,低技術勞動人口減少約16萬人。為「解決」各行各業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港府「唯有」推出引入外地僱員計劃。

筆者估計港府認為引入外地僱員計劃可解決以下問題。首先,經過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2020至2022年的新冠疫情,香港的人口總數確實減少,是不爭的事實。現在面對經濟逐漸復常,人口減少,勞動市場自然緊張。港府認為不得不引入外地僱員來補充香港勞動市場的不足,是回應社會的訴求。當然,面對社會上的反對聲音(市民及勞工界),港府分析形勢後,首階段只容許不經勞僱會下輸入建築業,航空業及公共運輸業的僱員,並設置名額上限。

第二,港府會認為引入外地僱員計劃一方面可「解決」香港勞動人口短缺,同時在內地輸入一定數量的員工,某程度可減輕內地的失業率,特別是內地年青人的失業率,一舉兩得。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數據,至今年4月份,內地失業率為5.2%,當中16至24歲勞動人口的失業率為20.4%,25至59歲的失業率為4.2%。當然,上述「理由」不能向社會公開說明,但事實是未來的外地僱員中,社會明白及知道當中大部份將來自內地,是事實,大家心知肚明。從內地輸入員工到香港工作,當然不能徹底解決內地的失業問題,但最少表明香港可以為國家做一點事,回報國家多年來對香港的照顧及關懷。

2萬名配額只是測試「水溫」。若社會上反對的聲音不強烈,筆者相信港府將會逐步增加配額,而包括的行業(不須經勞僱會)也會增加﹗下一步增加的配額及行業,很大可能就是來自26個非技術/低技術工種,包括侍應、收銀、售貨員等職位。侍應、收銀、售貨員等職位原本不能輸入外地僱員,港府將會暫停執行此規定2年。只要勞僱會不反對,未來2年就可輸入外地員工從事侍應、收銀、售貨員等職位。26個非技術/低技術工種可輸入外地僱員,對香港本地基層居民的影響極其深遠,最終結果--香港可能「變成」另一個澳門。原本較高工資的工作,香港本地基層居民仍可勝任,輸入外地僱員後,本地基層居民的議價能力將會降低,屆時還有多少工作可供本地基層居民選擇?現時輸入外地僱員「解決」人手不足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問題只會愈來愈惡化,下屆港府將會承擔後果。

梁立身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