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項目不計算經濟效益,那計算什麼?
閱讀量: 2,572
出版: 2023-06-14 10:11
更新: 2023-06-14 10:11

投資逾百億(澳門元,下同)的澳門輕軌(氹仔線)於2019年12月正式通車。通車初期,由於免費乘坐,市民和旅客都踴躍乘坐輕軌。2019年12月,輕軌創下每天33,000乘坐人次的最高記錄,至今仍未被打破。可惜,氹仔線「生不逢時」,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氹仔線的每天乘坐人次急跌至低四位數!2023年年初,全球基本全面「回復」疫情前的狀況,人們可自由流動(旅遊),但至2023年5月,氹仔線的每天乘坐人次亦只是回升至5千多。澳門立法會日前舉行口頭質詢大會,議員們都追問澳府如何控制輕軌開支,增加輕軌收入,但澳府的回應竟是「唔好再講經濟效益」!投資基建項目若不計算經濟效益,那為什麼要投資?

投資基建當然須計效益
是對市民,社會負責任的做法

甲政府興建政府房屋給基層市民居住,他的目的是幫助沒有能力在私人市場尋找可負擔單位的市民。興建政府房屋,甲政府須告訴社會成本多少(興建房屋,交通配套等),多少基層市民可受益等資料,項目須有數字/數據供社會檢驗/檢查,若項目有明顯優點,社會當然接受。每一個投資項目都必須有預算,亦必須計算效益(即使此效益未能在短期內出現),政府責無旁貸須將上述資料一五一十告訴社會,令社會明白政府為什麼投資/興建此項目,令社會知道政府是否有善用公帑等。

澳門立法會的職責是監督澳府,立法會議員在口頭質詢大會上提問澳府如何控制輕軌開支,增加輕軌收入等問題,是履行議員的責任,但澳府的回應竟是「唔好再講經濟效益」﹗筆者驚訝澳府高官竟然在立會上作出如此表述。澳府現時正興建輕軌媽閣線、石排灣線和橫琴線(三線),三線的建造費預計125億(筆者相信最終仍會超支)。不計東線(氹仔北安碼頭至澳門關閘口岸),已使用逾2百億公帑(建造不足15公里的輕軌),但澳府不願(未能?)告訴社會,當三線完工後,配合現時的氹仔線,預計屆時將有多少市民及旅客會使用。先不論什麼時候項目可以「回本」,澳府連最基本的數字都不向社會提供,社會如何評估,市民對澳府有信心嗎?

澳門未來的交通規劃,澳府表示將是「輕軌為主,巴士為輔」。這是否代表當東線在2028年完工後(筆者對2028年完工的預估有保留),澳府不用每年給10億予巴士公司作為補貼?若屆時仍須補貼巴士服務,「輕軌為主,巴士為輔」的政策是否又是對社會開玩笑?營運一條氹仔線,澳府每年仍須向輕軌注入近10億補貼,未來多三線投入服務後,澳府須增加多少額外開支?澳府沒有交待。單計一條氹仔線及巴士服務,澳府每年的補貼支出近20億,展望未來四至五年,筆者預計補貼只會多不會少。

早前公布建造東線(中標)的費用,單是建造費已逾90億,加上氹仔線及三線的建造費,不足35公里的澳門輕軌,建造費逾300億,相信可以創下健力士世界紀錄。社會明白政府投資基建,目的是希望改善社會及市民生活/工作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等,但投資須有預算,須計算回報。回報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其他,只要政府如實告知社會。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澳府實有必要向社會詳介興建輕軌對澳門的好處(不論是金錢或其他)。現在澳府的做法是下策,只會令社會/市民不信任澳府。

梁立身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