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陳茂波2月22日公布2023年財政預算案,預算案大部份內容回應了社會的訴求,包括向合資格市民派5,000港元消費券。社會上雖有聲音不滿派消費券(有人認為金額太低,有人認為根本不應派消費券等),但大部份市民/企業還是歡迎港府此舉,認為可促消費。澳府看到港府今年繼續派消費券,會採同樣措施?
港府派消費券穩經濟 澳府應該學習?
去年下半年,嚴峻的新冠疫情嚴重影響澳門民生/經濟,社會普遍訴求澳府應主動及大力支援社會各階層渡過難關,澳府「順應」民意,在去年10月向澳門市民派發「生活補貼-8,000(澳門元,下同)」(以消費卡形式),使用期至2023年6月30日止。今年年初,內地「全面開放」,港澳緊跟中央政策亦「全面開放」,來往內地、香港、澳門的人流數量急劇上升,本年一月錄得近140萬旅客人次入境澳門,澳門市面一片「繁榮」。
內地、香港、澳門「全面開放」,香港理應也會受惠,經濟會逐步向好,但為什麼港府仍決定今年繼續派消費券?因為港府知道經過三年疫情,香港市民已「習慣」保守消費,除食物、水電、交通(民生必須品/服務)等支出外,一般市民不會輕易(沒有能力)購買其他物品/服務。即使香港市民看到各種復甦勢頭,心理仍是「應使得使」,保守消費為上。為了穩(促)經濟,港府明白只能繼續推消費券鼓勵市民消費。沒有消費券的帶動下,非民生必須品/服務等需求將會疲弱!
澳門的「情況」其實和香港差不多。過去三年,若非有消費卡,澳門市民的消費欲較香港市民更保守及節儉。因為有消費卡,澳門市民才願意消費。因此,即使本年一月有百多萬旅客人次入境澳門,澳門市民仍然以保守消費為首選。若非民生必須品/服務,市民不太願輕易購買,而澳府當然知道。
澳府去年已預留百億元作為穩(促)經濟之用途,推出「生活補貼」等措施,成本約六十億元,仍有四十億元可動用。為了令市民願意繼續消費,願意購買不同產品/服務(而非只是民生必須品/服務),促進澳門經濟回歸正常道路,澳府應動用餘下四十億元,推出4,000元「消費卡」,使用日期為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止(緊接「生活補貼」的使用期)。
為了真正善用公帑,真正給予在澳常住的澳門居民(永久/非永久),澳府應修改4,000元「消費卡」的發放規定:澳門居民(永久/非永久)須在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間在澳門居住至少183日,才能符合資格獲發4,000元「消費卡」。不是以澳門為常居地的澳門居民(永久/非永久)不應享有上述福利,澳門社會是普遍支持的。同時,為了鼓勵市民購買不同種類的產品/服務,澳府應取消每天只可消費300元的規定。每天的消費金額不設上限,除推動市民繼續消費外,更會鼓勵市民改變購買習慣,不再以購買民生必須品/服務為「唯一」選擇(受限每天300元的消費上限),市民更大機會購買不同產品/服務,經濟復甦的層面可擴至全社會各個行業,而非只有若干行業得益。
更有一點須注意是,今年全球「可能」不會再受到疫情影響,但今年的國際形勢(發展)較去年更不穩定/複雜,國際局勢若有任何風吹草動,澳門經濟一定會受到打擊。現在未雨綢繆,未來若真的出現任何狀況,市民就會知道澳府原來「看得遠,看得透」。
梁立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