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再次面對垃圾桶蓋蓋不上的老問題
閱讀量: 2,354
出版: 2022-08-08 14:31
更新: 2022-08-10 01:10


區錦新

 

澳門一直都主要依靠放在街道上的垃圾桶來收集垃圾,而這意味着大量垃圾每天會停留在街道上好幾個小時,對周邊的環境有可能會造成相當負面的影響。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有大垃圾桶出現在街道上時,就桶蓋能否蓋上而引起社會的關注。而筆者當年初當市政議員,適逢其會,經常接到市民投訴指街上垃圾桶蓋經常打開,垃圾臭氣薰天,尤其是夏日炎之際,對週邊的商戶、住屋,乃至行人,都造成莫大困擾。垃桶本來就從不招人喜愛,若臭氣熏天則更是人見人怕。垃圾桶放在街道上,垃圾桶蓋能否蓋上,對周圍環境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那時,當局亦認為垃圾桶蓋應該蓋上,而沒有蓋上,市政官員最初一口咬定是市民丟垃圾後沒把桶蓋上肇致。筆者當年不信,所以曾一度連夜到街上垃圾站觀察,發現根本不是市民放垃圾後不蓋上桶蓋,而是垃圾收集的工友倒完垃圾後就沒有把蓋蓋好。筆者拍了多處照片呈送市政執委會,在證據確鑿底下,市政當局下令清潔專營公司指令工友在收集垃圾後必須把桶蓋蓋好。可是,接下來又產生另一問題,就是當桶蓋蓋上,就出現了部份市民因怕髒而不肯打開垃圾桶放垃圾,而是貪圖方便將垃圾放到垃圾桶蓋上,導致垃圾桶內是空的,桶蓋面卻放滿垃圾甚至撒到一地皆是。為此,市政當局在筆者及其他議員同事的極力督促下,經過研究,決定引入「地心吸力原理」的垃圾桶,哈哈,不要被嚇親,所謂「地心吸力原理」垃圾桶,不過是後來大家都熟悉的腳踏式垃圾桶,就是讓市民在丟棄垃圾時可以用腳踩開桶蓋,之後放開腳掣,垃圾桶蓋就會按「地心吸力原理」自動蓋上。這種垃圾桶的引入,終於解決了垃圾桶不能蓋上桶蓋的問題。

再過幾年,當局又開始在各區有條件的地方建垃圾房,讓市民把垃圾丟進垃圾房內,房內有紫外光燈抑制病菌滋生,防止污水也減少臭氣外溢。一定程度上是更為妥善解決了垃圾收集處會對周邊環境構成惡劣影響的問題。

但建垃圾房有條件局限,本澳道路大都是較為狹窄,不是到處都容得下建垃圾房。於是當局在最近十多年就開始在街道上大量使用壓縮式垃圾桶。這種方式有其明顯的優點,由於現場壓縮,令壓縮桶可處理的垃圾量比之垃圾房多得多,減少搬運次數。此外,壓縮桶可全個由吊車吊走,回去清倒垃圾及清洗後,再運回來,也最大限度減少噪音的影響。只是,壓縮式垃圾桶的最大弊端是無法關上桶蓋,也沒有任何防菌防臭的處理,任由垃圾暴露於空氣之中,對周邊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以本澳的街道狹窄,垃圾桶距離民居甚近,尤其每到夏天,簡直是臭氣薰天,門前有壓縮桶的商舖固然苦不堪言,樓上二三四樓的民居同樣飽受其害。

垃圾桶從不能蓋上到能蓋上,從暴露於街上到建垃圾房,是重視環境衛生的進步方式。可是當壓縮式垃圾桶被普遍使用時,垃圾再度被暴露於空氣之中,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可說是「一覺回到解放前」。兩年前,垃圾桶蓋不上的問題再次出現,筆者雖已非市政議員(很遺憾,此時市政機構也不再設市政議員),但也曾一度以立法議員身份質詢這一再生的「老問題」。可惜,市政機構沒有重視,只是輕描淡寫的回應,遊了一趟「花園」。直至筆者卸職議員,此問題尚未解決。近日,筆者見到部份壓縮桶開始在上增設有活門的垃圾桶蓋,可能也在嘗試解決此問題。只是,這種慢悠悠的,「你有你聞臭氣,我有我涼冷氣」,正是典型「急市民所急」的反面教材。夏日炎炎又將至了,澳門人不知還要再「享受」多少個垃圾桶蓋不上的夏季呢?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