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爭常態化 未來競爭可能會更激烈
閱讀量: 2,655
出版: 2021-04-06 12:55
更新: 2021-04-06 12:55

拜登今年1月就任美國總統,其外交團隊在上月和中國高層官員會面,全世界關注會議。會議在美國(主場?)阿拉斯加舉行,中美團隊在短短兩日舉行三場會議,而首場會議的內容對全球都是焦點。一般認為,中美是次會面,中美雙方都將各自的信念及堅持十分清楚及直接向對方說明,是好事。中美雙方都知道對方的「底線」,若某一方做的事情越過對方的「底線」,後果可以十分嚴重。展望未來,中美競爭是常態,而競爭的程度可能十分激烈。

美組西方團隊和中方競爭 中俄合作共同應對

蘇聯在上世紀90年代「倒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份的「遺產」,但俄羅斯至今仍未能達到蘇聯從前的國際實力(除軍事力量外),有能力單獨和美國抗衡。中國經過多年發展,經濟、科技、軍事實力已達強國地位,和美國仍有一段距離,但向前的速度強勁。美國在二次世戰後,成為西方集團的領袖,蘇聯「倒下」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超強國家。美國的國策是不能有其他國家威脅其超強地位,而近年來,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的發展令美國擔心,美國因此認為必須調整國策,必須和中國競爭,不能讓中國「威脅」美國的地位。

特朗普四年前上台就任美國總統一職,積極開始執行上述國策,集中全力抗衡中國,以經濟、科技、貿易、軍事等多手段壓制中國的發展,若不是新冠病毒在2020年於全球爆發,特朗普很高機會於去年成功連任總統一職。拜登「擊敗」特朗普,於今年出任美國總統,而拜登及其團隊亦「明白」美國人民,民主及共和兩黨的共識是抗衡中國,拜登的對華政策一樣是「硬」的政策,只是和特朗普的方法不一樣。特朗普以美國「單打」中國,而拜登希望團結西方國家共同抗衡中國。

中美兩國代表在上月於阿拉斯加的會面,其表現其實都是各自的計劃,中美雙方都要向各自的人民交代,「證明」自己不會為對方放棄本身的信念及堅持。中美雙方都說出自己的信念及堅持,令對方明白及知道各自的「底線」,對方會否越過「底線」,是對方的選擇。若某方越過「底線」,另一方一定會回應。在中美會面後,美國代表即赴歐,希望爭取歐盟的支持,共同應對中國的發展,基於同種族、同文化、同宗教等因素,美國相信可以爭取歐盟的「支持」。俄羅斯代表則在中美會面後赴中國訪問,中俄雙方在會面後也發表共同聲明,正正表示中俄合作的力度、深度、廣度都遠高於中美,中歐。中俄雙方都明白只有合作,中俄雙方,中俄人民都會得益;而在國際事務上,雙互合作,大家共同和美國競爭,不能再讓美國「一國獨大」。

中美關係未來會轉好?筆者不樂觀。拜登日前已表明會在四年後競逐連任,而現在及可見的將來,美國民眾、西方等國家基於其本身文化、價值觀、宗教、利益等各因素,仍然不會希望(願意)中國繼續強大。西方國家為了「回應」選民的「訴求」,執政者相信而只有和中國競爭,才能將中國發展的速度「減慢」,這樣才可以給予西方足夠的時間,將其實力和中國的「距離」拉長。拜登若希望四年後可以成功連任(特朗普屆時也可能參選),雙方都會倡議對華採取「硬」的策略,沒有「軟」,中美關係又如何轉好?

梁立身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