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東線方案和澳門城規草案日前同日公布,社會目光自然集中在城規草案,但由於城規草案是對澳門的整體規劃,是宏觀設計,社會「只能」以願景、期望、訴求等態度「看」城規草案。相對來說,東線方案就「簡單」多,是關閘到氹仔的輕軌線。可惜的是,即使已有方案,但澳府一樣「不知道」預算金額。沒有預算金額,如何招標?在東線方案公布不久,輕軌石排灣線主體工程開標,投標金額由近九億至近十億(澳門元,下同)不等。一個只有1.6公里(兩個站)的輕軌支線延伸,建築費用竟可高達近十億,看來澳府並沒有汲取興建輕軌氹仔線的教訓。
方案沒預算 短短1.6公里建築費竟可高達10億 輕軌氹仔線教訓歷歷在目
審計署於2018年9月發表輕軌系統的專項審計報告(《輕軌系統 – 第四階段》),嚴厲批評當時的運建辦對興建整個輕軌系統到底需要多少金額竟然不知道,而審計署根據已產生的各項費用,推算整個輕軌系統可能需要投入500億。此數字一出,全社會嘩然!但從日前澳府公布東線方案,但竟然「不知道」預算金額,筆者現在認為審計署在此問題上,真的有可能是對的。
任何政府工程,當然須要有預算下才能進行,澳府至今仍然不汲取興建輕軌氹仔段的教訓,仍然在「沒有」預算下將東線方案立項。筆者認為有若干可能。第一個可能:澳府是真的沒有預算,但當東線方案公布,社會、學者、傳媒等一定會問政府東線方案的預算金額,這是一般常識。澳府不知道預算金額,但她知道東線方案公布後,社會一定會提出預算問題,但澳府不能提供答案,為什麼還要公布方案?公布只會將澳府放在不利地位。
第二個可能:澳府內部是有預算金額的,但不向外公布。為什麼有預算金額,但不向公眾公布?筆者認為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政府公布了一個預算金額,社會可能會認為金額過高,認為政府沒有善用公帑,特別是現在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大,政府更須審慎使用公帑。第二個可能,預算金額公布了,社會認為可接受,但隨著日子的推進,工程金額可能不斷提升,最後落實的金額可能和上述數字有差異,社會會批評政府當初沒有認真估算金額,最終落得超支下場。預算金額不論「高低」,將來的結果都可能不利政府,因此,政府決定不公布金額。
另外,輕軌石排灣線主體工程日前開標,有投標金額高達10億。此支線延伸只是1.6公里,以此計算,即每公里費用約6億。若和輕軌氹仔段比較,氹仔段為9.6公里,建造費用約102億,代表每公里10億,現在只是6億,是「天大的進步」。問題是輕軌氹仔段是從無到有,當時運建辦的解釋是沒有任何經驗,因此某程度影響了建造費。現在只是興建多兩個站(1.6公里),而輕軌公司已有經驗,建造費每公里都要高達6億,合理嗎?筆者列出若干數字供各位參考:京津高鐵,全長115.2公里,總造價133.24億人民幣,每公里為1.16億人民幣;滬杭高鐵,全長159公里,總造價292.9億人民幣,每公里為1.84億人民幣。
輕軌氹仔段去年12月投入運作,現在由於是收費及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每天乘客量只有千多人次,輕軌系統在可見的未來只會是「有投入,沒回報」,澳府更須在建造費上把好關,審慎合理使用公帑。石排灣支線建造費可能高達10億、東線方案沒有預算、社會是不會接受的。
梁立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