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目前疫情趨緩,民眾經歷這波疫情後草木皆兵,未來應如何與大自然共存成為一大課題,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認為,人類一旦打破與野生動物之間的屏障,便容易導致傳染病大流行,因此要與野生動物保持適當的距離,同時要學習與大自然共存,藉此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統。
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源頭眾說紛紜,陳俊明認為,新冠肺炎病毒本來為人畜共患傳染病,根據科學家研究,目前較可信的說法是來自「食野味」的習慣,導致野生動物這個自身的疾病透過此途徑轉移至人體,從而在人類社群廣泛傳播。
陳俊明進一步解釋,基於「物種屏障」,人類及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不一樣,有時人畜共患疾病是無法轉移至人體,但由於人類錯誤地與野生動物距離太近,例如買賣、捕捉、養殖及食用野味等,導致隱匿在野生動物的皮膚、糞便的病毒有機會入侵人體。
另外,這次疫情讓社會人心惶惶,酒精、漂白水等防疫物資需求急增,陳俊明表示,現時是「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很多人會使用大量清潔劑、漂白水及酒精,來消滅生活上所有細菌,陳俊明指出,人類本身為大自然的一部份,難以完全隔絕所有細菌及病毒,無須過份認為大自然十分髒,人類也需要與週邊環境、微生物共處,以建立免疫系統,反之,未來則很容易被其他病毒入侵。
經過這次疫情之後,陳俊明希望大家可以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存,不可以濫殺及食用野生動物。他感嘆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抗拒,也不要過於無視野生動物的存在。
自新冠肺炎爆發,外界主流觀點認為蝙蝠是最大可能的病毒宿主,實際在傳染病歷史上,例如為人熟悉的SARS冠狀病毒、伊波拉病毒都不乏可以見到蝙蝠的蹤影,而澳門也有一個「蝙蝠洞」,該蝙蝠洞位於路環九澳,曾經有大量蝙蝠群居於此,但經過長時間的環境變化、城市化及獵殺,以致數量銳減。至於本澳蝙蝠會否對本地公衛構成威脅,陳俊明指出,蝙蝠是澳門的原有物種,牠們從來不吸血,晚上不時可看到牠們在塔石廣場、公園出沒。
蝙蝠雖然作為很多古老病毒和細菌載體,但由於人類和蝙蝠基本無交集,為此,希望大家不用故意找它們的巢穴、近距離接觸,更不要接觸野生動物的糞便、屍體,甚至恐慌到認為要消滅全部澳門蝙蝠。
疫情之後,澳門作為全球密度最高的城市,應如何進一步完善公衛建設,陳俊明認為,須作好空氣流通、生活環境等各類環境規劃,現行的《環保綱要法》無明確指示公共垃圾如何處理,加上澳門市民及遊客經常亂扔垃圾,垃圾桶也經常出現滿瀉的情況,讓很多蟑螂、老鼠在附近徘徊,造成衛生隱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