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政府不可將成本全數轉給市民承擔
閱讀量: 4,163
出版: 2017-02-28 16:32
更新: 2017-02-28 23:19
立法議員施家倫

立法議員施家倫

交通事務局早前以控車與收回成本為由,對一些相關車輛的政府收費大幅加價,引來社會很大的回響,立法議員施家倫指出,加價是可以,但這次的加幅並不合理,對於一些公共事務的收費,政府不可以以成本作為考量。他指以往輕軌為主、公共巴士及的士為輔的公交優先政策失敗後,要改善交通狀況,關鍵是如何減低私人用車的剛性需求,對此,需要完善道路網絡,或可建造一個環島公路,這才是最核心的問題。

施家倫認為是次加價已觸動市民的神經,首先澳門的車位不足夠,有時想合法泊個位都未必有,這是因應社會整體發展高速,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年青人會有買不起樓就唯有買車的心態,以致車輛越來越多,讓大家感覺政府的公共交通做得不夠好,以前澳門去哪裡都是一架電單車10分鐘就能到,以前20分鐘巴士的車程現時可能要45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相比大城市,一個小時的車程是普通事,但是對澳門這個小城市而言,已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

至於是次加價控車是否個好辦法,施家倫認為,整體而言,政府用這個辣手段確實清理了一些「殭屍」車,近兩個月的時間,很多人把較殘舊的車輛報廢,這是一個明顯數據,從中看到改善了一些問題,他認為加大用車成本,是其中一個控車的手段。但是未來控車是否必須從源頭開始呢?施家倫稱,澳門是一個自由的經濟社會,沒有可能禁止他人買車,未來若控車,政府是否每年控制私家車及電單車的數量,以及是否能以舊換新?

而為了公平起見,不形成有錢才買到車的社會現象,更避免車輛價格越來越高、加稅越來越多的現象,可按照搖號、抽籤等方式以避免不公平來控車,不過回歸最初也是最核心的問題,澳門地方小,車輛越來越多,那未來如何開闢更多的停車場也是問題。因為基於歷史原因,過往在規劃上沒有足夠的思維考慮未來停車場的發展,缺乏前瞻性。而澳門的路只有四百多公里,如何擴寬道路,例如仿傚其他濱海城市建設環島公路或在不同區分建十字路等做好道路網,做好公共交通,也是核心的問題。

有市民反映加價太高,施家倫稱,政府十幾年沒有加價,只用成本的解釋值得商榷,因為作為一個政府,十多年沒有加價,不是市民的錯,考慮整體通貨通脹及市民的收入後,政府是否可以逐步調升?事實上,他贊成政府作逐步加價或增加少許成本的方案,但不贊成政府把所有的成本轉嫁在市民身上,然後告訴市民這是成本,因為公共事業不可能用成本計算,若用成本計算,所有公共設施都要用成本計算。

另一方面,他認為這樣的加價範圍不合理,因為現時政府把所有的成本加在市民身上,例如一個國際牌照與控車有何關係,一加就加到兩三倍;一個的士轉移牌與控車也沒有太大關係,一部車轉移而已,竟然要加十倍。因此政府怪不得社會有反對的聲音,政府要考慮普通市民的承受力。總體而言,他認為要加價,但是現時這個加價不合理,不能因為十年沒有加就必須要加,也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說成是成本,更轉嫁到市民身上,他認為確實要商榷。

他又認為,改善交通關鍵是如何減低私人用車的剛性需求,要減低私人用車的數量就必定要公交優先,但是十年前提出公交優先,當時以輕軌為主,公共巴士及的士為輔,但目前輕軌仍沒成功,所以現在大家都在擠巴士。第二因為澳門小,大家的出行習慣是最好一行出去附近就有個巴士站,以致車多、巴士站多。

施家倫稱讚交通事務局確實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從優化方面來講,路短、巴士多、車多,就必定會堵塞,建議學習外地,在繁忙時間騰出一個公共交通的優先權,即在繁忙時段設立公交專線,就有機會解決繁忙時段的堵塞高峰。堵塞高峰也是返工高峰期,若解決了返工的高峰期,巴士又快捷,班次又多,即使上下班不駕駛都不是問題,因為現時駕駛成本貴,停車場費用又貴,又難泊車,如果時間差不多情願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因此他認為是可以改善的,也值得公共交通部門研究及思考,探討當中的可行性。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